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02版:时评

我们如何缅怀 余光中先生

□高亚洲

其实,我们要缅怀的,是一个经历了近一个世纪风云变幻的人,而不是一首在某个特定时代背景下,被意外发掘的诗。

台湾文学家、诗人余光中于昨日逝世,享年90岁。消息一出,迅速占据各大网络头条,并在朋友圈形成刷屏之势。

与老人逝世消息同时刷屏的,还有他的那首著名的“乡愁”。以“乡愁”缅怀,既是情感上的接近,也是文学意义上的局促。很多人对余光中先生的听闻,从那首“乡愁”开始,也有很多人对余光中的了解,终止于“乡愁”。

我们不妨再重温一番著名的“乡愁”——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是一湾浅浅的海峡。21岁的余光中将新娘、母亲等颇具情感意味的字眼,赋予到抽象的乡愁上,把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情怀,展现得清澈通透,从文学创作层面讲,这无疑是成功的。在情感共鸣上,那种情绪的波动恐怕更多生发于背井离乡的人身上。

当我们把余光中和乡愁画上等号,再辅以看似情感丰沛的词句,是否就是最好的缅怀呢?

其实,我们要缅怀的,是一个经历了近一个世纪风云变幻的人,而不是一首在某个特定时代背景下,被意外发掘的诗。于此,当我们要去缅怀一个逝者时,应该去了解在乡愁之外的余光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对于一个文学家来说,作品无疑是了解他的最好方式。他不仅仅是一个诗人,在散文、评论、翻译等领域都有建树。在他所涉猎的范围,除了乡愁之外,还有他对工作、家庭的理解,对文学的理解等等。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我们除了看到一个乡愁浓烈的余光中外,还有他的率性、洒脱。

事实上,只有去了解余光中的人生经历,才能更好地理解“乡愁”,正如有论者所评价的,余光中之所以能写出“乡愁”,除了他本人的天赋和才气外,“不是无端悲怨深,直得阅历写成吟”。

当我们缅怀余光中先生以及他的乡愁时,或许需要检视的是,对于诗歌,到底该持以什么样的态度?关于乡愁,到底意味着什么?关于文学创作,到底该取径何处?更进一步说,我们距离余光中,到底差了多少“邮票”“船票”?

诗歌,作为一种体裁,它的兴起与没落,有着自身的时代背景,但诗歌背后所投射出的人生态度却是相通的。我们的诗情画意,我们对庸常生活的诗意追寻,到底去了哪里?

乡愁,它依然是一种情感上的块垒。只是,这飘零的乡愁,在世俗功利间,我们有多少只是“为赋乡愁强说愁”呢?

仔细想来,与其说是余光中对“乡愁”的情深缘重,让人向往,不如说是他这一辈子“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的洒脱,以及“猛虎与蔷薇”的率真,让人神往。在我们与余光中之间,相距的,可能只是对生活意义的真正理解。

老人已逝,余光不“终”,知他、懂他、理解乡愁,或是最好的缅怀。

2017-12-15 2 2 燕赵都市报 c39609.html 1 我们如何缅怀 余光中先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