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13版:青园、美文

童年乡村里的 “秋浦歌”

王慧莉/文

童年时孩子们上学总是走着去的,哪像现在的孩子总是由大人接送。那个年代,农家孩子吃过饭自己就会背上书包,踢踏踢踏地往学校走去。我七八岁的时候,就已经走遍了村里大大小小的街巷了,对乡村的风物了然于心,以至于后来,总有氤氲的乡愁郁结在心中,成为永久的人生记忆。

那是五十多年前的一个夏日傍晚。夏日的白天很长,可是我放学后贪玩儿,直到看到夕阳快要落山了,才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赶。就在这时,乡村街道上的另一处风景,再次吸引了我的脚步。

村子中心地带的一个大门洞里有个铁匠铺,几个乡村手艺人正在淬火打铁。那比天边晚霞还要热烈的火焰,正熊熊地燃烧着,一个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小伙计使劲儿地拉着风箱。拉风箱的小男孩目光闪烁如星辰,好像在探究着什么。与铁匠铺里其他手艺人一样,他的面孔黑黑的,只是大人们的脸上多了些岁月的沧桑。当时我想:那种黑色大概是用黑黑的铁块抹上去的吧。大师傅用火钳子夹着整块的铁在大火里燃烧着,也不知烧了多久,然后迅速从火炉里把烧得通红的铁块儿拿出来,放在一个铁墩儿上。几个身着旧衣裳、腰里围着皮围裙的小伙计走过来,每个人掂着只明光锃亮的铁锤,用力捶打。那“叮当叮当”的打铁声,如同一首激昂豪放的乐曲打破了乡村夜晚的寂静。

那一刻我确实被这一火热的场面感动了,我看到那行走在云朵里的月亮,仿佛也被乡村这动人的音乐声迷住了,伫立在雪白的云朵里,朝大地发出微微的笑。虽然到了晚饭时间,但村里仍有好多老人、孩子在观赏这动人的一幕。那飞溅的铁花把乡村的一角变成了不眠之夜。当时的情景正如李白在《秋浦歌》里描写的那样,“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这是我童年在家乡最早欣赏到的独具特色的“打树花”。

不一会儿,经过师傅们用力锻打的铁块变成了月牙儿似的镰刀,有的还成了锄头、铁锹、饭勺等生产生活工具。

家乡的手艺人隐匿在乡村的一角,白天下地劳动,只有到了农闲的下午时光,才开始了乡村最动人的一幕劳作。那璀璨的火花映红了乡村的傍晚,也给一个乡村小孩带来赏心悦目的视觉盛宴,让乡村温暖的记忆永驻心胸,不时地在心头浮现,同时也眼含热泪地在心中吟道:乡村的手艺人啊,是你们把乡村平凡的时日过得那样丰富和诗意,是你们以力量和勤劳把美好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温暖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那时候的孩子总会被老师要求向供销社卖废旧物品。母亲看到我找出了家中的废铁,总是强硬地让我放下。其他旧物可以任由我卖给供销社,唯独这废铁不能拿走,要放在家中,以解决不时之需。比如说家里做饭的铁锅坏了,是要用废铁修补的。家里农具坏了,存留下来,等找到别的废铁集中在一起,铸一个新的。铸造一件新农具,这在农家是一件大事,要由父亲用自行车把废铁驮到街道中心的铁匠铺。经过一番脱胎换骨式的锻造,才会诞生一件新农具。

乡村铁匠铺的手艺人,随着时光的推进,变得屈指可数。但是那种温暖的场景却永远根植在我的记忆里,成为我心中永久的乡村风物画。

2019-12-09 2 2 燕赵都市报 content_18462.html 1 童年乡村里的 “秋浦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