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18版:文娱

饶阳县筹建 《冀中导报》纪念馆

本报讯(记者康瑞珍)创刊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冀中导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冀中区委机关报,也是《河北日报》的前身之一。该报对那个时代做了忠实的记录,并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该报曾两度停刊,1945年6月在饶阳复刊。近日,为了纪念那段历史,饶阳县组建《冀中导报》纪念馆项目组,深入挖掘相关资料,筹建《冀中导报》纪念馆。

《冀中导报》于1938年9月10日在任邱县(今任丘市)陈王庄创刊,初名《导报》,后曾两度停刊,1945年6月随着冀中斗争形势好转,该报又在饶阳复刊,1949年1月改名《河北日报》,1949年8月1日与《冀南日报》《冀东日报》合并为《河北日报》。

11月26日,在《河北日报》老一代资深编辑、记者李丰田的热心帮助下,《冀中导报》纪念馆项目组工作人员来到石家庄,对曾在《冀中导报》工作过的著名报人林放和乔存礼进行采访。两位新闻界的前辈回忆了在《冀中导报》工作时的往事,虽然他们已是耄耋之年,但讲起那段往事仿佛历历在目。

乔存礼回忆道,他15岁时入伍,被分配到了当时在河间县果子洼村驻扎的冀中行署保卫营。由于他年龄小又机敏,文化基础好,领导决心锻炼锻炼他,便把他派到了冀中行署电台学报务。在几个战友中,他收发报的速度最快,准确率也最高,经常受到领导的表扬。这时,正值《冀中导报》开设电讯班,从各地招收优秀的报务员,他便转到《冀中导报》工作。“当时主要从事报务工作,工作中多次跟随记者团深入前线采访,印象最深的是到前线采访解放天津战役。”乔存礼动情地说,他在《冀中导报》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那就是党员转正的那年。他还表示,自己是在《冀中导报》成长起来的,饶阳是他的第二故乡。

林放1945年10月从延安抗大毕业后,被分配到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做新闻工作。1946年调到新华社冀中十一支社做记者。1947年10月底,随军参加解放石家庄战役报道。1948年调到《冀中导报》编辑部。“严格地说,我的新闻生涯的摇篮是在《冀中导报》。”林放老人回忆道,在这里深入采访写出了一些反映当时生产生活的稿件。他清晰地记得在采访一位农民劳动模范时,这位农民给自己说的话,“一定要写好作品,像种庄稼一样,扎根土地,心里装着人民。”这对他以后的新闻写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两位老人在《河北日报》创刊后,一直在河北日报社工作到离休,对《冀中导报》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回忆道,《冀中导报》1945年在饶阳复刊时,采用了毛泽东主席为该报题写的报头,并提供了一些珍贵资料的线索。乔存礼回忆了当时的社歌,整理出历任领导名单和重要纪事以及一些领导人对《冀中导报》的题词,他还把自己珍藏的两个版本的《冀中导报史料集》送给《冀中导报》纪念馆项目组,作为重要史料。

李丰田老人作为纪念馆的联合发起人表示,虽然没有在《冀中导报》工作过,但通过在那里工作过的老同事了解到那段历史。当时新闻人在战火纷飞中冒着生命危险写出了新闻报道,不仅记录了历史,也为老百姓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冀中导报》的创刊时间较早,规模也很大,在后期有工作人员近800人,为中国新闻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虽然他也年已八旬,但对于建馆事宜仍积极热心地提供帮助。

饶阳县委宣传部部长王建坡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冀中导报》对饶阳的影响很大,饶阳现有一个《冀中导报》的临时展厅。在当时游击办报的情况下,《冀中导报》在饶阳停驻时间最长,也是它走向城市的最后一站。《冀中导报》为饶阳人民带来了重要的外界消息,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下,当地的人民也为报社提供了很多支持,这段历史应该被铭记。目前,纪念馆主体建筑已经基本完工,由饶阳县党史办、历史研究会等单位成立了专门的资料收集组做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预计半年时间把馆建成。这个纪念馆也是饶阳县致力打造的三张文化名片中的一个,另外两个分别是饶阳作为汉学大儒毛苌对《诗经》的讲授地,正在筹备的毛苌书院,以及作为葛存壮的出生地,正在筹备的葛存壮老电影纪念馆。

2018-11-29 2 2 燕赵都市报 c110475.html 1 饶阳县筹建 《冀中导报》纪念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