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20版:青园·美文

阅读为了讲述

徐小雅/文

她这么说:“以后千万不要当作家。这个工作不好,赚不了多少钱,还要经常熬夜。”说这话时,我和小姨躺在她单身公寓的小床上。那是1996年,我已经三年级,开始写超过四百字的作文。小学作文里总有一个恒久不变的题目:《我的梦想》。那时候我作文写得不错,语文老师也因此常常对我说,你作文写得好,说不定以后能当作家。作家这个词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有一种甜蜜、朦胧的诱惑力。于是,我对小姨说,我们的作文要写《我的梦想》。她说,那你以后想做什么?我说,我想当作家。小姨不以为然,说出了我开头所写的那几句话。

我所住过的公安局大院,是城市早期的中心地带。全市唯一的百货大楼在距离大院三四百米的地方,百货大楼对面是一家新华书店。到了夏天,温热的风中总裹携着陈旧书页的味道。在九十年代,小城的娱乐很少,漫长的暑假时光,孩子们通常依靠逛书店来打发。1996年前后,北京出版社出了一套世界少年文学精选丛书,一套五十多册,都是名著经典的缩写版,专供少年儿童阅读。这套丛书里我读到的第一本小说是《孤女努力记》。书是向同班同学借的。起初她不太愿意,毕竟那本书挺贵,十二块(当时我母亲的工资是一百多元)。软磨硬泡了很久,她同意借我,但要求三天之内还给她。

一本书二百多页,对于十岁出头的我而言,要在三天之内读完还是有负担的。更重要的是,那个年代的父母都视课外书为洪水猛兽,我和周围的孩子们一样,藏课外书好比躲避敌人搜查。我书桌的抽屉不能上锁,因为母亲有检查抽屉的习惯。但人在着急的时候总是能想出各种办法。当时我的床板是由好几块同样长的木头共同拼在一起构成,于是,我掀了一块床板,把书藏在里面。到夜色降临,八点左右,我假称睡觉,却在床上辗转反侧,小心翼翼地听着大厅里的动静。一直到听见父母将房门咔嗒一声关上了,才重新从床上爬起,把书从床底拿出来,打开灯,再用毛巾被遮住灯光,夜里,偶尔父母起床喝水。他们踩着拖鞋从我的房门口经过,拖鞋发出啪啪的响声。反应必须敏捷:我立刻拔掉台灯线,把毛巾被在身上盖好。黑暗中,我能听见心脏加速的声音。

借着昏暗的灯光,我读完了女主角佩玲成为孤女后历经艰辛、终于和爷爷相认的故事。那本书里真正触动我的不是亲情故事,而是佩玲独自生活所呈现的奇异魅力。她因为不满宿舍,自己找到了一座小木屋住着,用罐头铝片做餐具,开始了自给自足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诱惑。那是最盼望迅速长大的年纪。逃离父母,逃离学校和家庭作业是最淳朴却又不能说出口的梦想。哪怕过程像佩玲的生活那样困难——她曾经将一块面包分四次吃完。但没有人监管,完全可以自己操控自己。我想到了一个词,“自由”。我感觉这就是自由。抚摸扉页中按照故事情节画的插画,一种奇妙的感觉从心里升起。仿佛我和这本书已经达成共识,我们共享一个甜美的秘密。而秘密也在膨胀着我,仿佛一旦有了出口,它就能蓬勃而出。

书在约定的时间内看完了。这套绿皮书一共五十多本,总定价五百多元。五百多元,超过父母一个月工资的总和。上初中前我没有零花钱,我很沮丧,还是得从父母身上下功夫。我开始主动帮母亲打扫卫生、洗碗,抓住一切可能拍她马屁。这点心思很快就被她看穿了,但她没有说破。直到有一次我在测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向她小心翼翼地提出买书的要求时,她爽快地答应了。我趁热打铁,问她:“以后我每次考得好,可以都奖励我一本书吗?”母亲点头,说:“可以。”

多年以后,我再次搬家。在整理那套绿皮丛书时,我问母亲,你还记得我小时候为了买这套书,总是拍你马屁吗?母亲笑道,就你那点小心眼,谁不知道啊。

2005年我高中毕业,进入省内一所大学念书。城市里最大的书店在新区。书店有三层,第二层是文学书籍。有一次我在二楼闲逛,看到毛姆的小说《面纱》。我买下这本书,有时在听课听得厌烦的时候就用课本遮住书的封皮悄悄地看。这本书读得令我绝望。我看到一种想象之外的爱情,一种理智的、绝望的,卑微的爱情。至今我还记得沃特在发现妻子出轨之后对她所说的那段话:“你势利、庸俗,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为了欣赏你所热衷的那些玩意我竭尽全力,为了向你展示我并非不是无知、庸俗、闲言碎语、愚蠢至极,我煞费苦心。”爱情的不美好——背叛、猜忌、报复——用一种近乎解剖的方式展现着。解剖——后来我想,这也许就是作家存在的意义。

偶尔我会想起在书的扉页所写的一句话:“那描画的面纱,芸芸众生称之为生活。”有时候一本书可以奠定一个人一生的基调。2012年我研究生毕业,进入高校工作。教书生涯平淡,无趣。面对着各种压力,人难免越来越怀疑自己,越来越恐惧未来。有人可以用一分钟过完一生,但我害怕我的一生只是重复这一分钟。

那几年我感觉自己被推向了十字路口。如同《闻香识女人》里那一段经典台词:“如今我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知道哪条路是对的。毫无例外,我都知道,但我从来不走。为什么?因为太他妈苦了。”我开始像这些书的作者们一样,咀嚼自己,讲述生活。即使生活是一枚酸橙,那么也将由我榨干它的汁液,告诉别人它独特的味道。这是我继续生活,并且尝试去热爱生活的方式。生活中互相冲突的音符,逐渐被某一个隐身的艺术家调和,成为和谐的曲调。无数个绝望的夜晚,也有无数本书以及书中无数的人生陪伴着我共同度过。而在我拣选生活的此刻,我也仍然想起马尔克斯的一段话:“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而如今我所呈现的,才可以称为真正的生活。

2018-10-30 徐小雅/文 2 2 燕赵都市报 c104354.html 1 阅读为了讲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