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02版:时评

从清华大学“发招”再看写作的意义

继“会游泳才能毕业”之后,清华大学又发大招了!近日,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将在今年秋季入学的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由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格非和历史系教授、教务处处长彭刚共同担任该课程负责人。计划到2020年,这门必修课覆盖所有本科生,并力争面向研究生提供课程和指导。(本报今日13版报道)

清华大学开设“写作与沟通”,无论是学电子工程,还是环境科学,所有清华大学本科新生都需要必修“写作与沟通”,这算不算哗众取宠?当然不是。近年来,“大学生写作能力差”的报道频现,据《光明日报》报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无法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论文缺少逻辑”“总是有很多病句”“不会总结”等让不少学生表示“一写论文就发愁”。此前,一篇词不达意、随便堆砌的博士论文,让作为教育部博士论文抽检评审专家的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吉德直接在网上“开炮”:“论文里有这样一个标题‘综合近年来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来分析这《拆弹部队》和《阿凡达》两部作品代表性的强的电影以及奥斯卡对数字时代电影摄影的审美倾向’。这是迄今见到的前无古人,估计也后无来者的雷人标题。”

大学生写作能力退化,已是现实。很多人认为写作是一种专业素养,不从事和“写作”有关的工作,写作能力高低并不影响自己的工作能力。这只是一种很肤浅的认知,在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看来,写作非常重要,因为它是通过逻辑思维构思布局、组织思想,通过搜集证据取舍素材,通过准确的语言加以表达,并通过提炼观点展示结论。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作过程,而是一种思想和论据的组织过程。

由是观之,我们必须要重新认识写作的意义和价值。像清华大学这样要求新生必修“写作与沟通”的,在国外名校并不新鲜。博雅小课堂的创始人之一邓瑾曾作为尼曼学者在美国哈佛大学访学,让邓瑾颇为惊讶的是,哪怕是在哈佛这样的顶尖大学,物理化学这样的纯理科,也要必修写作课,还要多一个实验报告写作课!细细琢磨,也不奇怪。邓瑾说,“我们读,我们写,都是为了砥砺思维能力。反言之,只有具备明辨的思维,我们才能读得更好,写得更好,学得更好。”

可见,写作本身并非只是写一篇文章写一则报告而已,它更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北美教育十分重视写作,在他们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设置中写作训练都是重中之重,他们认为,写作不仅仅是学生未来职业中的工具,它更是通识教育的核心元素,能够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用明辨的头脑和批判性的视角去思考问题。

从清华大学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的缘由中,我们完全可以意识到,写作是一种通用能力,而非专业素养。说得直接一些,写作就和游泳、驾驶等技术一样,它应该成为一项基本的能力,而非特殊技能。人存在于社会,无不处在社会交往之中。写作基于工作生活,发挥其真实的言语交往作用,才能真正融入生命之所需:哪怕你在朋友圈里发布几个字的生活感悟,它也需要准确的表达吧,更别说那些透析生活动态的调查、个性突出的自我推荐、直陈后果的建议书,这些贴近生活交往的功能性行为,都与你的写作能力息息相关。哪怕你只是沉浮于人间烟火的“闲人”,也未必不需要写作,写作是一种抵抗,也是一种建设,流年似水,写作跟绘画、骑行、运动等诸多乐事一样,能营造出一种纯私人化的、不涉及公共体验的自足的精神空间,丰盈你的个人生活。

再回到清华大学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的新闻中去,很多网友都希望该课程能在全国大学推广,并期待网课与教程,这样的反馈让人欣慰:更多人显然已经意识到,今天我们所说的“写作”早已超越了写作文应付考试的意义。

2018-05-22 2 2 燕赵都市报 c69721.html 1 从清华大学“发招”再看写作的意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