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19版:悦读周刊

我的故事里有你

文/刘海涛

《聚响》——“骚客文艺”文章结集。所约撰稿作者各具独立思考性,和而不同。“呓语”、“影像”、“回望”、“浮生”四个文章族群的划分,与其说是书的一种布局,倒更像是一个人的自传。就是这样,一个人变成许多人,许多人又化作一个人,你的生活里可看到我,我的故事里也有你。我们的一生在这八字中匆匆走完。有如白驹过隙的马,回首已在暮年。在喧嚣散去之后,问马何方?

最为年长的洪峰告诉我们,那远去的“马”在1977年的大雪中,在高考与爱情之间。读他的这篇文章,没有经历那个年代的人,感到不可思议。但爱情之永恒完全可以让人忘却年代和年龄差。抽去时代的背景幕布,国淑芳与洪峰的爱情闪烁着现代人特有的经典与执念:“我也要考大学,你考到哪儿我就考到哪儿”。这种穿越冻结了当时年轻人的时间,也凝固着现代人的情感焦虑。在“影像”族群中,这种爱情是我们遇到的诸多身影中的一个。

同样是1960年代生人,与洪峰相差一岁的余华,由一部“爸爸出差时”的电影情节的记忆误差,引导我们这匹过隙的白驹,连接门里门外,成为印证眼睛与心距离的时差具相。同样是爱情,当我们走在如同“呓语”的思念与憧憬中时,一个小举动打碎时差镜像美感,让我们的爱情窒息而死,仿佛“霍乱时期的爱情”。有记忆的误差,说明我们没有忘记并忏悔,是对生活的一种祈祷和赎罪。此时的爱情,是生活中的一种喧嚣,不代表爱情本身,更多代表生活,人性脆弱的本相。

80后蒋方舟的《相亲史》,好似私房话,告诉我们相亲有如面试,人越是动情地相信一个理想化的自己,就越容易露出最不堪的弱点。近乎原生态地勾勒出相亲中那些快乐的烦恼。爱情看似“非诚勿扰”,经心地摇身一变为炫我的T台。

另一篇文字《海明威的自行车、性和不忠》,乍看有花边新闻和标题党之感。细观则发现,这是“海明威孤独、不羁、抗衡的表征”,并依此催化出海明威的文字力量。这种对经典作家的解读,是对作家本人的致敬、剖析吗?是否也隐喻着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写作群体的自我诠释呢?有待进一步研判。

“生活的每一次转折只是为了让生活更接近圆满,那个圆满也许并不一定是名利上面的,而是在内心深处的。”易小荷如是说。

作为“骚客文艺”的创始人及制造《聚响》者,她在进行一场穿越喧嚣的叙事。对于她来讲,或许“爱情”就是叙事和在叙事中,并传染给读者,读书者与写作者合体,共同分泌出有关书的荷尔蒙,达到颅内高潮。“像发一次烧,感受一次情爱”。让思想越轨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激情在不同的时间段燃烧着她不同的焦点与取向,并都不约而同地指向“存在”。同样叙事,相较1960年代生人作家的深沉内敛之情,增加了跃动。使《聚响》的波峰有了异形的火苗。

这样说来,《聚响》的作者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文字,与生活谈一场爱情,从初始的肉身感官之恋,到灵魂的归依,贯穿他人也贯穿自己。是《聚响》的初始,也是《聚响》的继续与终结。

从60后作家洪峰,到70后的易小荷,年龄写满跨越;从专业作家到专栏记者、再到摄影师,职业跨界覆盖,有着一个共同的特质:文字输出者。22位一字排开,或婉约、或浪漫、或现实……丛林法则下,争相斗艳,怒放参差的差异之美。

文字需要多少年后告诉人们,我还活着。而不仅是我曾经活过。

《soul客文艺:聚响》,易小荷、董啸主编,九州出版社

2018-04-10 2 2 燕赵都市报 c62640.html 1 我的故事里有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