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18版:夕阳正红周刊

七月半扁食香

吴建/文

农历七月十五是家乡如皋继清明节之后又一重大的祭祖日子,俗称“七月半”,雅称中元节。扁食是中元节那天中午祭祖必备的主食,它状如饺子,所以现在故乡也有人把扁食称为饺子,其实扁食和饺子大不相同。

故乡的扁食和饺子的区别首先在皮,其次在馅。以皮而论,饺子皮较厚。而故乡扁食的皮薄如蝉翼,晶莹剔透。据说,把扁食皮放置在报纸上,你可以透过它清楚地看到报纸上的每一个字。至于馅,那就更不一样了。饺子馅少,小到只有大拇指那么一点点,因此饺子的个头也比较小,一碗饺子虽说也有十多个,但在碗中却只占到三分之一,其余全是汤。并且饺子的馅较为单一,多为猪肉加些素菜和调料。而故乡的扁食就大不一样了,不仅猪肉、蔬菜可入馅,连鸡、鸭、鱼、蟹、馓子、嫩黄豆等等都可入馅,且特别讲究搭配,例如:猪肉配荠菜,鸡蛋配韭菜。有的人家,在猪肉糜中还要加入虾仁,拌入肉松,还有的人家竟用豆腐入馅,吃起来更是别有一番风味。乡亲们在包扁食时馅放得特别多,一张皮里能放鸡蛋大小的馅,在他们看来,吃扁食吃的就是馅,要不还不如吃面条呢。由于扁食馅多,因此个头也大,每个扁食都包得十分饱满,薄薄的皮子舒翘挺拔,中间鼓起,腹下展开,宛若一个身着长裙舞姿翩翩的风韵少妇。

故乡人吃扁食不仅讲究皮薄馅美,对汤的要求更高。在故乡,最正宗的扁食汤是排骨汤,奶白清亮,纯粹是猪的脊梁骨和紫菜、虾米一起煎煲而成,五味调和酸辣俱全,醇香诱人。更考究的人家用老母鸡吊汤,那汤白如凝脂,油而不腻,口感极佳。吃扁食的时候,那薄薄的面皮含在嘴里,相当顺滑,舌头一碰就破,像冰块一样瞬间融化。而那馅呢,细细咀嚼,绵软温润,有滋有味。吃完后很久,馅和汤的香味依然留香齿颊间。清朝同治年间诗人杨静亭曾写诗赞美馄饨:“包得馄饨味胜常,馅融春韭嚼来香,汤清润吻休嫌淡,咽来方知滋味长。”其实这首诗用来赞美我们故乡的扁食是再恰当不过了。

在故乡,“七月半”远比“七夕节”热闹。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此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要祭祖。各家都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供桌上摆放扁食及鸡鸭鱼肉等。祭拜时,依照辈分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每年“七月半”这天我家都要宰一只新雄鸡过节,新雄鸡肉嫩汤鲜。母亲将鸡汤作为煮扁食的汤,那浓稠的新鸡汤里,氽着翠绿的葱花,金黄的虾米,紫红的辣椒……一个劲儿地诱着你的味蕾。中午祭祀祖先后,全家便围坐在一起享受祖先“吃过”的美食,吞着一只只元宝似的扁食,喝着奶白的鸡汤,一种暖洋洋的惬意便悄悄地滋生出来,慢慢地传递到你的全身……

2017-09-11 2 2 燕赵都市报 c20853.html 1 七月半扁食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