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02版:时评

侵犯用户权益,问题APP不可低估监管意志

工业和信息化部19日发布《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第一批)通报》,通报显示,截至目前,尚有41款APP存在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不合理索取用户权限、为用户账号注销设置障碍等问题,未完成整改。其中包括多款知名APP。工信部要求涉及企业应按要求于12月31日前完成APP整改落实工作。逾期未整改的,工信部将依法依规组织开展相关处置工作。(12月19日中新网)

工信部的最新“通报”多少令人感到意外,一批知名头部APP居然也位列其中。不过,换一个角度来审视这一现象,有此结果也并不奇怪。要知道,所谓APP作为一个爆发式发展的新事物,此前其游戏规则都是由厂商单方面说了算的。相当长时间以来,“视用户权益如无物”,就是这一行业很多厂商的潜规则。近一两年来,尽管立法、执法层面发力跟进补漏,但那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却绝非是短时间就可扭转的。

一个毋庸讳言的事实是,许多APP基本的产品逻辑之一,就是尽可能多的索取用户权限、获取用户信息。这种下意识的习惯,可说是深入某些企业的灵魂,乃至从开始写第一行代码开始就贯穿始终。APP作为市场主体的自发创造,之前长期都处于“监管空白”的蛮荒状态。其间,是没有是非对错可言的,既然连“用户权益”的概念都没有,也就没有“侵犯用户权益”一说了。时移世易,过去那种野路子的“通行做法”,在新的标准之下,很容易触碰红线。

加强APP的规范监管,也就是最近一两年的事情。《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国家标准发布,2018年普遍被看作中国“数据合规元年”。令人遗憾的是,面对立法的完善、执法的加码,一些APP表现出了一种惊人的“反应迟钝”。换而言之,在处理那些历史遗留的侵权问题时,某些APP不是主动进行自我的合规审查,而是心存侥幸、不断试探,只待被主管部门通报批评后,方才整改。

此前,工信部等多部门,已多次要求企业就旗下APP自查自纠。然而,诚如我们所见,不少APP面对新规、新标准,仍然选择了打折执行。某些头部APP,对于“何为合理索取权限”“何为收集必要信息”揣着明白装糊涂,其也许原本幻想着“小小的越线”能够蒙混过关,却不料监管机构“专项治理”丝毫不留情面、不揉沙子……必须认清的是,对“APP侵权”的认定正变得越来越严格。也许,原先“强行捆绑推广”“擅自扣费”等恶意情形才会被通报,但现在“多开一个权限”“多收集一项信息”都可能上整改名单。

某些APP运营者,若是继续低估监管意志和监管尺度,对显而易见的合规性挑战后知后觉,那么今后注定还要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蒋璟璟)

2019-12-20 2 2 燕赵都市报 content_20143.html 1 侵犯用户权益,问题APP不可低估监管意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