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14版:青园、人文燕赵

真定府的明代移民

梁勇 文/供图

正定府,原名真定府,清雍正元年因避讳雍正皇帝胤禛名讳,改为正定府。这里是明代移民集中地区。如今,很多人自称祖先来自明代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每年清明节和春节期间,洪洞县城北贾村广济寺大槐树古迹,都有各地祭祖访古的游人前来。

明代向河北移民确有其事,且不止一次,仅是明成祖时期,官方向河北移民就有十多次。但河北的明代移民并不都是从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

洪洞县广济寺,是当时山西办理移民手续的机构驻地。

河北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变的根据地,建都北京的畿辅要地。为培植根本,恢复畿辅经济,他陆续从南直隶(江苏)、山西、山东、湖广等地多次向河北迁民。之后,从陕西、江苏、湖广等地调拨军队到河北屯种。

明代移民主要包括三大类:洪武、永乐年间官府移民,各地的自由流民,卫所军屯的军事移民。

官府移民

元末明初的战火使河北人口递减,真定“兵燹之后,人物凋耗,土地荒旷,旧有存者十仅二三”。洪武、永乐两朝,陆续向河北平原移民充实人口。

《明洪武实录》记载:“洪武二十一年八月,山西泽、潞二州徙民真定、彰德。”

石家庄柳辛庄白氏家族,与西古城白氏家族是一族。清同治六年,白氏祠堂为始祖刻立的碑记中写道:“大明洪武年间由平阳府洪洞县原籍徙来,始祖讳义,配吉氏合葬墓……”

真定望族梁梦龙家族,也是洪武移民。《苍岩梁公(清标)墓志铭》记载:“先世山西蔚州(今河北省蔚县)人”“洪武初由徙真定”。梁氏家族落籍北圣板,传六世到梁梦龙,后涌现出梁维枢、梁维基、梁清标等明清两朝名人。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大规模组织向河北迁民。《明永乐实录》记载,永乐元年(1403年)效仿秦始皇迁六国富商的举措,明政府从南直隶、苏州等18郡和浙江等9省简选三千殷实大户迁北平。此举促进了河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永乐二年再次“迁大姓实畿辅”,削弱南京周围富商势力,促进北京周围经济发展。此后,朝廷陆续从人口稠密区向河北移民。《明永乐实录》等文献记载,有两批来自南直隶,三批来自山东,两批来自湖广,五批来自山西。另有三批,包括部分山西人。

山西地缘相对封闭,没受到靖难之役影响,人多地少,山西人主动要求迁民河北耕种。这些移民六批明确记载迁入河北冀州、枣强、卢龙、山海关、真定府、晋州、藁城、广平、清河、南宫等地,如永乐三年五月山西潞州、安州徙民四百户到真定。永乐十四年,朝廷迁山西民于真定、晋州、藁城等地屯田。

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迁山西诸户实真定藁城”。

永乐十五年五月,山西平阳、大同、蔚州、广灵等府州民众上言:“本处地硗且窄,岁屡不登,衣食不给,乞分丁于北京、广平、清河、真定、冀州、南宫等县宽闲之处占籍为民,拨田耕种,依例输税,庶不失所。”政府准迁并免田租一年。

石家庄市区,约15%的自然村是明初迁建,如东焦、西焦、南高基、北高基、马家庄、孔寨、玉村、槐底等十几处。

正定牛家庄王士珍家族,其辈分按照“祖起太原,荣发正定……”排辈。石家庄市广安大街的谈村,是革命艺术家安娥故里,该村《张氏祠堂碑记》载,张氏始祖“永乐二年从山右卜居此地”。也是山西移民。

自由移民

在明朝组织移民的背景下,江南一些无地平民或商贾陆续北迁。徐贞明《西北水利议》提到,真定城南杨某“亦尝南人”,迁居真定,“缘水垦田,岁入甚饶”。今天的石家庄市南杨庄村,就是明代南方人杨某后裔聚居的村落。

于家石头村,传说也是自由移民而来。相传忠臣于谦被明英宗处死,子孙隐姓埋名流散各地,长孙于有道辗转躲藏到太行山中,成就了这个传奇的石头村。

嘉靖《南宫县志》记载:全县之民分为24社,其中土民14社,顺民2社,迁民4社,新徙民4社。其中顺民、新徙民即“永乐以来四方之民流寓于此占籍者”。

来自五湖四海的军事移民

光绪《正定县志》载:真定卫下属左右前后中五个千户所。“前所在卫治东,左右所在卫治南,中所在倒马关(今唐县倒马关城)”,每个千户所下设若干百户所,分驻州县、关隘,包括“紫荆、龙泉、倒马、固关、护城、防操等军墩夫等役共九千余名”。

宣德五年(1430年),皇帝诏拨神武右卫移驻真定府。指挥使司置于真定卫指挥使司西北。军役六千余名,军屯三百余处,坐落在冀州、深州、晋州、南宫、衡水、保定、博野等州县。

真定卫为真定、保定两府驻军,兵力总数9600人。正定被称“三关雄镇”,就是彰显明代真定卫管辖三关。明代的世兵制带家眷,9000户,约3万人,而且军屯将士世代屯种。陕西都司所属神武右卫,宣德三年迁真定府,5个千户所、1个牧马所共7200人。包含家眷21000多口人,在真定、栾城、藁城、获鹿等县驻防、屯种、养马。

顺治《真定县志》记载:明朝真定卫及其各千户所,设置“军屯七十有二”,在滹沱河沿岸与真定、藁城、获鹿、栾城等州县,“村舍错落,军民杂居屯田”。

石家庄市长安区南翟营村(原属于正定县)《谭氏祖墓碑》记载:谭氏“始祖谭政明初从洪武帝北征,留真定卫南翟营军屯”。世代相袭,落籍于此。

在石家庄市南高营村(原属正定县),嘉靖年间“真定卫前所百户陈策”为其七世祖刻立的《陈氏宗族题名记碑》记载:“一世祖陈佑,扬州高邮州昌平乡人,洪武元年九月投徐达丞相下归附,从军豪拨真定卫中所……洪武二十二年六月升总旗。”

明代真定卫、神武右卫的卫所军屯,在清代康熙年间全部划归属县,军籍改为民籍。这些世世代代屯垦的卫所军屯将士,就成为河北明代军事移民而落籍真定府各县。

正定诸福屯是真定卫世袭指挥使白氏家族落籍地,曾名前营、后营。因土地肥沃,便于耕作,人寿年丰,人们取共同幸福之意,定名为诸福屯,后讹为朱夫屯。1981年复为诸福屯。

隆庆《赵州志》记载:“永乐、宣德等年,乃拨神武右卫左千户等所(屯种赵州),军余屯种……杨扈、柏舍诸屯是也。”

光绪《正定县志》记载:巢县(今属安徽)人陈斌,袭父陈华之职,“授安陆卫指挥佥事,永乐元年调北京真定卫”,死后其弟陈武袭真定卫百户,此后六代八人世袭为真定卫军官。

井陉县威州东街大明万历元年岁次癸酉十一月初八日立《张氏家祠始祖碑》记载:“直隶真定府武功右卫军余厥祖张木卜居井陉县古威州。”该村张氏始祖是武功右卫军余(军余,即没有取得正式军籍的军人)。武功右卫,是明朝中叶从陕西西安调拨到真定府的一支军队。其军屯设置在井陉、平山。该村张氏祖张木就是从陕西征调井陉县,落籍威州东街,世代繁衍,成为该村一大家族。

明代真定卫、神武右卫的驻军和军屯军丁,建造了大批军营、军屯、官庄、关城,世代居住,携带家眷,世代为军役。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废除卫所军屯“以真定、神武二指挥归并州县,军籍改为民籍,卫粮归入民粮”。从此,卫所军屯军丁改为自耕农,落籍真定府及周边州县,一大批军屯、兵营、关城驻军和军余,成为州县农民,使真定府州县在籍的人口大增,耕地面积扩大。

2019-12-02 2 2 燕赵都市报 content_17580.html 1 真定府的明代移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