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13版:青园

再说“蛙声”

韩 羽/文

蛙声十里出山泉 齐白石 画

美,总是躲躲闪闪,“藏猫儿”。若想和它照面,还需“缘分”,要看有缘无缘了。举一例,白石老人有一经典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声”美乎?夏夜蛙声,咯咯咯咯,聒噪人不得入睡,何以言“美”。然而,这要看听者为谁了。且看辛稼轩《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稼轩听出“美”来了,因为他从蛙声里感到了稻花香气。“稻花香”意味着年景好,民以食为天,意味着老百姓能吃饱肚子了,岂不是天大喜事。如若辛稼轩没有这样心思,那蛙声之“美”,就和他“藏猫儿”了。知乎知乎,那“美”不只关联着眼睛耳朵,也关联着心态哩。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清人查初白的诗句。查初白和辛稼轩一样,也感觉到了蛙声里的“稻花香”,发扬之,光大之,不止“一片”了。一个“十里”,一个“出”字,使蛙声更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而波澜壮阔、浩茫广远了。

齐白石农家出身,更能深感蛙声之“美”,又将诗词中的“蛙声”转化到绘画中来,用耳朵听的,变成了用眼睛看的,异体而同化,妙哉。

这使人想到了“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且看画中的几个小蝌蚪,在这儿是个啥角色,打个比喻,中药里有一味药,叫“药引子”,能把另一味药的药性引发出来。蝌蚪起的就是“药引子”作用,用它引逗人们联想起蛙声。明乎此,也就明白了既不能把它画得太像,也不能画得不太像,约略像个蝌蚪样儿,方恰到好处,这不妨叫作点到为止,“点到为止”是不是和“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沾上点边儿了?!

画中物象,不等同于生活中的真实事物,生活中的事物,一旦进入画中就具有了“假定性”,换个说法,也就是合理的虚构。明乎此,也就明白了为何作画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或曰,只要将蝌蚪“点到为止”约略像个蝌蚪样儿就能使人联想到“蛙声”了么,也不尽然。事物都是相对的,都是有条件而存在的。它还必须靠了画题“蛙声十里出山泉”的“蛙声”的暗示,以及山间溪水的急流,才能调动起欣赏者的不同感官,使之互相打通而“视形类声”。

点到为止的“止”,《大学》开篇也曾讲到过。“知止”“止于至善”。用《大学》的大道理套一下作画作艺的小道理,这“至善”就是恰到好处之“处”。又看来,如要“点”到恰到好处之“处”,并非率尔挥毫就能信手拈来,不见贾岛为了和尚的那个小门儿“推”来“敲”去乎。

(韩羽,画家、作家,现居石家庄)

2019-11-15 韩 羽/文 2 2 燕赵都市报 content_15217.html 1 再说“蛙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