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07版:燕赵新闻

在太行山上走出三百多条拍摄线路

愿做中国传统村落的守望者

文天平拍摄的李梅花村

文天平拍摄的皇寺村

文天平拍摄的龙华村

文天平

本报驻邢台记者卢玉辉

12月1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公布了《关于第五批拟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基本情况公示》,邢台22个村落入选,其中邢台县有13个山村被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而对于邢台市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文天平来说,三年多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也给了长久以来期盼的村民一个圆满的答复,他也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传统村落守望者”的称号。

1.拍最平凡的人和事

文天平今年63岁,很多人在这个年龄已经安享天伦之乐了,但是文天平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从邢台广播电视台记者岗位退休后,他又成了一名专职的摄影师。出现在镜头里最多的是平民百姓,“拍最平凡的人,拍最感动的事,把镜头对准平民百姓,展现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这是我一个摄影人的追寻梦。”这是文天平制定的目标。

一开始他也像其他初学摄影的人一样,对什么都感兴趣,一草一木都是他的拍摄对象,可能是出于记者的敏锐和思考,慢慢地他拍摄的对象发生了变化。“民俗文化堪称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源远流长,又弥足珍贵。一定要用镜头记录历史,让光影告诉未来。”记者出身的文天平有一种责任感。

2011年,他带着女儿以拜年的方式走进拾荒者的群体,利用5个多月的时间,拍摄了专题作品《走进拾荒人》,反映了这一城市底层群体奋斗的点滴,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因此获得了“河北省文艺振兴奖”。

2.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014年8月省住建厅、文联等部门联合召开会议,在全省做传统村落调查,关于邢台县的传统村落调查这一任务最终落到了文天平的头上。“没有任何费用,工作量非常大,开始我们有几个人,后来慢慢就剩下我一个了。”文天平说,自己就是村里走出来的,这件事也是自己愿意做的。

做调查是一件非常烦琐的事,人员少,开始时村里也不理解,认为是瞎折腾,不会有什么结果,每到一个村子,文天平还要耐心地做工作。“光在英谈村就拍了13800张照片,跑了十几趟,拍照只是其中一项。”文天平介绍,一个传统村落的调查,包括建筑风格、村史演变、村民服饰、非遗文化等在内的30多项内容。

他往往是拍着这个村子,提前做下一个村子的工作。“后来就组织村里一块帮忙弄,总得把这件事干下来,慢慢地就感觉越来越有意义了,别看都是山区的村子,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特点,留下乡愁真的很重要。”文天平说,虽然是一个人,但是在村民的帮助下传统村落的调查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3.丈量村子写下“村史”

每一个村子都要做一份调查报告,报告从早期的30页,到后来的80至90页,几近成了一册书。在这期间,他除了整理传统村落调查登记,还做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河北历史文化名村的调查,相关的资料也要文天平整理,因为没人能比他了解这些村子的历史。就这样他用了三年半时间在邢台县16个传统村落组织拍摄调查,并亲自撰写报告50份,相当于给每个村都写了一部村史。

“我经常是早上坐第一班公交车进山,坐最后一班公交车回家,然后整理所有的拍摄和文字资料,每个村子都不少于5000张照片。”文天平说,为了等天气拍出好照片,经常住在村委会办公室,为此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和时间,还要自学PPT制作幻灯片,其实自己也担心,怕忙乎半天到最后没有结果。

12月1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公布了《关于第五批拟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基本情况公示》,文天平上报的邢台县14个村子,有11个村子被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他长出一口气,这么多年的努力总算有了结果,也能给山区的乡亲们一个圆满的答复了。

“接下来的工作还有很多,传统村落怎么保护?怎么发展?现在村里人有什么事,都愿意给我打个电话。”文天平笑着说,自己俨然成了一个“顾问”。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了拍好古村落,基本走遍了每个山头,在邢台西部山区走出了300多条拍摄线路。

4.甘做大山的儿子

不少人喜欢用“大山的儿子”称呼他,因为他的足迹踏遍了邢台西部山区,也有人说他傻,已经花甲之年还折腾自己,他都哈哈一笑。文天平说通过此次传统村落调查自己也收获很多,从最初的懵懂到现在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调查方法,几乎不走弯路。

文天平说,摄影路上,有忙碌、有心酸,但也有惬意和丰盈的收获,自己是个记者,在长期的新闻生涯中,养成了观察社会、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他的选题平凡而尽量做到深刻,摄影语言真实朴素,编辑尽可能简练顺畅,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有责任和义务去记录时代发展的轨迹和百姓生活的变迁。

2018-12-26 在太行山上走出三百多条拍摄线路 2 2 燕赵都市报 c115229.html 1 愿做中国传统村落的守望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