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02版:时评

家委会如何避免沦为学校的附庸?

□宋鹏伟

如今,不少学校都成立了家委会,希望通过家委会促进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但随之出现的问题也不少,如家长拼背景、比资源,家委会的孩子更容易得到“照顾”等。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4名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6.1%的受访家长加入了家委会,70.3%的受访家长坦言家委会给自己带来一些困扰,63.8%的受访家长建议家委会定期换届,59.7%的受访家长建议加强对家委会的监督。(12月25日《中国青年报》)

选择什么样的人进入家委会,取决于成立家委会的目的。如果是为了给班级做贡献,那么有背景、有资源的家长的确更有理由入选。既然为大家做了贡献,那么孩子被照顾一下,似乎也合情合理。

现实中,多数的家委会也的确是这种情况,首选有权有钱者,次选有时间、热心者,各方面都很一般的家长,往往自己都不好意思自荐。更有甚者,有的孩子还拿回了家委会的名单,其中每个名字后面都标注有职业和职务。家长是否惭愧不得而知,孩子们的幼小心灵恐怕很难不起波澜——你看人家的爸妈……

存在即是合理,指的是自有其现实原因,却并不意味着这样就是对的。成立家长委员会的本意,应该是搭建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以弥补信息不对称和教育责任缺位等问题,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好地协作,以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实中,学校和老师对于家长的密切合作是欢迎的,但可能更大程度上是欢迎家长为学校服务,而不是参与管理和决策,更不消说监督了。打个简单的比方,倘若一个当记者的家长想要加入家委会,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想更好地宣传学校,而非舆论监督,哪怕问题确实存在,他如果质疑恐怕也很难被学校容忍。

沦为学校附庸甚至是傀儡的家委会,早已不是个别现象。在收取“感恩费”、违规补课、定制高价校服等事件的背后,往往能够看到家委会的影子。在很多学校和老师看来,家委会存在的意义就是有可利用的价值,或者给学校做贡献,或者在出事后可以拿来作挡箭牌。

其实这也怨不得家长,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想要靠个别家长的力量扭转风气甚至是参与管理,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站出来,在制度层面明确家委会和学校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划分,让两方都有明确的合作模式和现实路径。具体而言,对于家委会成员的产生方式,应有更加细化的指导。譬如家委会的监督管理职能如何保证,在哪些方面提供建议,哪些方面具有否决权;家委会成员应通过选举产生,校方不得干预;家委会不应被个别家长“垄断”,两三年必须换届等。

总之,家委会不应是学校的资源库和保护伞,其独立性应围绕孩子的利益最大化,而非学校利益最大化。既然仅靠家长的自觉很难做到,教育部门的指导和倡议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2018-12-26 2 2 燕赵都市报 c115210.html 1 家委会如何避免沦为学校的附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