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02版:时评

新生“尬点名”, 映照一个时代的文化印记

□然 玉

又到一年开学季,有些新名字着实惊呆了众老师。不少老师也都纷纷晒出因新生名字而遇到的囧事:叫错名字,撕心裂肺地叫也没人搭理;萱、辰、梓特别多;叫了五个“陈嘉豪”,三个“林倩茹”。广州越秀区某小学的老师告诉记者,“真的每次带新的班,总有几个孩子的名字不会读。”当然,也有一些看上去不难,但经常读错的字。广州荔湾区某小学语文老师说,她的学生叫“希璿”(音同“璇”),“当时就懵了!”(9月4日《钱江晚报》)

新生点名成“事故现场”,不仅老师们忍不住笑场,小朋友们也是全程懵圈。当然了,类似状况实则早就可以想见。近些年来,各种“神名字”前赴后继,网络上的曝晒、围观、调侃就从来没有停过。而时至今日,恰逢开学季,奋斗在一线的教师们,自然难免被这些名字再次“震惊”一番。有老师就说了,光看新生名单,就够自己笑几天的了。只不过,在笑过闹过之后,我们又能从这些“另类”的名字中,读出些什么呢?

无论家长给孩子取怎样的名字,其实都注定会留下时代的印痕。“命名学”的趋势转换,很大程度上映射了社会心理和文化信仰的变化。在那个遍地“建国”“国强”的年代,个体知识的相对匮乏与家国情怀的空前高涨,共同形塑了当时的取名风尚。这种形式上的标签化表达,对应着那个时代的激情岁月。

时移世易,如今的取名时尚,早就发生了巨大转折。统计显示,2010后出生的宝宝,叫子涵、欣怡、梓涵、子轩、浩宇、浩然的最多。最近,有老师点名时,叫了五个“陈嘉豪”,三个“林倩茹”,也很能说明问题。这类高频名字,无疑有着同样的文化源流,体现着相似的审美偏好,而其背后所对应的,无疑是世俗流行文化的强势崛起。这一类的名字,很像是鸳鸯蝴蝶派和琼瑶长篇里的才子佳人,也像是偶像剧里的男主女主。年轻的父母们,被这些“文化商品”浇灌长大,悄然间也就形成了相应的世界观和语言习惯。

当越来越多看起来很文艺、很高雅的名字不断被曝出重名,家长们又迅速做出了回应,那就是越发求新求怪、越发剑走偏锋。这其中,具体来说又大致可分为两种“策略”:其一,就是翻阅典籍、穷经皓首,苦心孤诣地从四书五经中择出一言半语,比如说有妈妈就给娃取名“衎”,据说是出自《诗经》。除此以外,还有不少家长索性以一种戏谑解构的娱乐形态给孩子取名,“李锁铛然”“刘小灵童”等等就属于此类,这大致属于黑化了自己取乐了他人。

念着新生名单,念着念着就笑了,而笑着笑着,是不是也会有一丝尴尬无奈呢。审美趣味的高度趋同,语言能力的捉襟见肘,太多同质化的文艺名字成了这个时代的谈资。而与之相较,那些索性“放弃挣扎”的奇葩名字,那些“没心没肺”的家长们,更是彻底让自己孩子的名字成为了“笑话”。有人在一本正经地搞笑,有人在自鸣得意地仿效,孩子名字里的世间百态,也可笑也可叹。

2018-09-05 2 2 燕赵都市报 c94089.html 1 新生“尬点名”, 映照一个时代的文化印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