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08版:互动

讲好新闻故事的“一”和“二”

说句实话,我不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什么段子到了我嘴里再讲出来,它也会没了味道。虽然不会讲故事,但不代表我不爱听故事。小时候,听老人们讲“野台子”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说的是大家在村庄外头看“野台子”戏,看着看着,忽然李大娘推了张大嫂一把:“你怎么抱着南瓜来看戏啊?”那完全沉浸在剧情中的张大嫂这才回到现实,大叫一声:“我的孩子呢?我本来是抱着孩子赶到戏台前面的啊。”继而一想,跑过南瓜地的时候曾被瓜秧绊倒摔了一跤,孩子一定还在瓜田里,于是戏也不看了,瓜也不要了,跑到瓜田里找孩子。东找西找,找不到孩子,找到一个枕头。是了,她正搂着孩子睡在床上,听见外面锣鼓响,抱起孩子就往外跑,她好久没机会看戏了!太兴奋了!快中有错,八成抱起来的是枕头,不是孩子。赶紧跑回家去,推门一看,孩子在床上睡得正甜呢。

讲故事,是在讲什么?故事承载的信息,分为两级。一级信息就是故事的题眼和卖点,是吸引人眼球的梗概,对应主要情节。二级信息就是故事的细节,用细节来提高故事的感染力,对应的是次要细节。

“野台子”的故事透露给读者的信息,就是“野台子”戏对群众的吸引力,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一级信息“村里来了野台子”和二级信息“戏很受群众欢迎”一目了然。这让我又想起看过的一幅“画龙点睛”的画,画面上一级信息是梁代画家张僧繇画了四条龙,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后,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画面下方的二级信息则向我们展示了和尚们顶礼膜拜,诚惶诚恐的样子,渲染了画家的传神妙笔。

在我们的通讯报道中,也要传递新闻故事的一级信息和二级信息,尤其要注重故事细节的挖掘和使用。

前不久,单位安排我去采访办税服务厅的一位办税员。一接触,发现陈玲很腼腆,跟陌生人说几句话都会脸红。在提供的材料里,也没有发现什么可用之处。我只好转过头来,跟陈玲的同事、领导和企业财务会计去了解情况。其中一位同事评价道:“陈玲是一个有‘弹性’的人。”我一听这个,很感兴趣,就追着问:“你怎么这么说呢?”

“因为陈玲能低能高——既能非常‘低调’,又能非常‘高调’。”这个评价很有意思,于是我深入了解,认真采写,最终以《一个有弹性的人——记吴桥县地税局办税服务人员陈玲》为题,写了一篇通讯报道。文章中列出了两个二级标题,“低调”:美玉藏璞中,不言自玲珑;“高调”:宁静志方远,才高气自锋。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详细讲述了陈玲是如何有弹性的。

一级信息从哪里来?除了采访对象、事迹材料等,更多是从采访对象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而来。新闻人要学会观察事件,将新闻事件“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有时候,我们初采访时面对的只是一个事件梗概,是模糊的,但多年的新闻工作历练,直觉会告诉我们,这个是有“意思”在里面的,这就是会意。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把它捕捉住,保留住,这将是我们感悟的起点,新闻写作的资源。

会意,来自工作经验的积累,来自日常深入的思考,可以说是一种“准备”和“等待”,通过积累和思考,具备了捕捉好新闻的眼光和思维。这让我想起蒋雯丽的一场考试。当时她表演了测试考生激情的即兴命题《唐山大地震之后》,并脱颖而出。蒋雯丽小时候看过德拉克洛瓦的一幅油画《墓地上的孤女》,小孤女抬着头默默地望着天空,眼里含着泪,那个女孩的状态她觉得就是她现在要表现的一种无言的状态。另外,后来她看了一篇关于评论《瑞典女王》嘉宝表演的文章。影片结尾场面中,嘉宝扮演的女皇克里斯蒂娜连眼睛也不闪一下,毫无表情。人到了极为悲痛的时候,用简单的动作和表情是无法表现的,实际上这是对人生的一种理解。蒋雯丽坦言自己的成功来自日常生活的积累,帮助她理解了一个角色、一道命题。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学会察言观色,时时锻炼自己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对新闻背景的把握,讲好新闻故事的“一”和“二”,决定了通讯报道的高下。

吴桥县 刘耐岗

2018-07-09 2 2 燕赵都市报 c78852.html 1 讲好新闻故事的“一”和“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