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02版:时评

小学“争优” 映照出的教育怪相

□胡欣红

名校毕业生的门槛助长了人才高消费,而“全优生”门槛则滋生了小学“争优”现象。小小孩童,本来正处于天真烂漫的年龄,就要被迫力争“全优”,祸兮?福兮?

近日,期末考试成绩单陆续出炉,有的小学老师却犯了难。原来,一些家长要求老师打“人情分”,把良改成优。 杭州卖鱼桥小学一位美术老师不得已之下给校长发信息求助,校长在朋友圈直接把老师的求助信晒出来了,拱墅区教育局长回复——实事求是,该给就给。

在公众印象中,“索分”“争优”之类的事情好像高校才会发生。如果说大学生请老师“放一马”已经有一定的历史了,甚至有点见惯不怪,而小学如此大肆“争优”,确实有点难以置信。在“争优”这件事情上,旁观者可能无法想象其中的激烈,但身处其中的老师、家长们则是感触颇深,围绕着这个“优”字,学生和家长施展出了十八般武艺,甚至为了多一个争优机会,全家旅行计划泡汤,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小学“争优”大抵可以分为三种情形:一是家长希望孩子一学期的努力和付出,能得到应有回报,不会因为偶然失误而与“优”擦肩而过;二是对孩子的学业成绩有比较高的要求和期待;三是事关小升初。杭州在取消“三好学生”的评定之后,“全优生”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某种程度上成了进热门民办初中的敲门砖。

第一种原因自然可以理解,后两者则值得商榷。五个手指有长有短,岂能强求孩子门门全优?小学“争优”,其实是面照妖镜。

首先,照出了优质初中招生标准的苛刻与畸形。“全优生”成了不少民办初中招生时设置的一个基本门槛。有家长反映,孩子因为一个语文的听写部分是“良”,其他全是“优”,就失去了推荐报考某名校的机会。优质初中之所以设置“全优生”门槛,就其本意而言,并不是认为非“全优生”就都不行了,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节省招生成本而已。在优质教育资源紧张的现状下,连“全优生”都不可能全部入读名校,名校又何必耗费精力到非“全优生”中“大海捞针”呢?这个道理就好像用人单位设置“985”“211”门槛一样,非名校毕业生固然有人才,但在名校生“供过于求”的情形下,为了招录的“高效”,自然先把非名校生撇在一边。

名校毕业生的门槛助长了人才高消费,而“全优生”门槛则滋生了小学“争优”现象。小小孩童,本来正处于天真烂漫的年龄,就要被迫力争“全优”,祸兮?福兮?

其次,全力“争优”,也照出了家长的功利浮躁心态。风物长宜放眼量,真正决定人生命运的,从来不是成绩,而是拼搏奋斗的精神。是不是全优,其实并不重要,为了目标而奋斗才是最宝贵的经历。更令人担忧的是,孩子如果明明够不上“优”的资格,却因为家长会“闹”,最终强行拿到了“优”,这种榜样示范作用又将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怎样的影响?事实上,“让老师通融一下”,在基础教育阶段并不是偶然现象:孩子迟到了,有的家长帮孩子撒谎圆过去;孩子犯了错,有的父母给老师打个招呼轻描淡写就能过关……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该不该争,有时确实需要好好掂量一下。不该争的,即便争来了,恐怕最终只会得不偿失。即便真的要争,也不是父母去争,而是应该让孩子自己平时就好好争取。争到固然好,争不到也能让孩子懂得理性对待成绩,承受挫折,让他们总结经验,继续进步。

2018-07-04 2 2 燕赵都市报 c78080.html 1 小学“争优” 映照出的教育怪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