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18版:旧日时光

一生难忘的徒步远行

孟德辉/文

每年快到春节的时候,母亲都会跟我们提起1961年春节前她那次难忘的经历。

当时,母亲在离家80多里外的国营农场当工人。那时母亲年龄并不大,只有19虚岁。快过年了,她当然盼望着放假回家,可是,却接到了“春节留场值班”的通知。虽然很想和亲人过个团圆年,但母亲还是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安排。

腊月二十八那天,母亲打听到农场里的拖拉机要出门,且路过自己的老家,就请了半天假回家,以便把场里发的三麻袋胡萝卜和自己攒下的二十几斤馒头捎回去。

那天是“六九”的最后一天,气温依旧寒冷,身材单薄的母亲坐在没有遮挡的拖拉机车后斗上,在坑坑洼洼的土道上一路颠簸一路行进。摇来晃去很不舒服,刺骨的寒气也很快钻透了母亲裹紧的棉袄,但当看到身边三麻袋胡萝卜和冻得瓷实的馒头时,母亲又感到很欣慰。

这些东西在当时可算是“宝贝”。因为那时候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尤其在农村,不少人都吃不饱饭。在农场工作虽然又苦又累,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8元,但温饱不成问题。记挂着父母和六个未成年的弟弟妹妹,母亲不仅把大部分工资交给我姥姥,还经常从嘴里省粮补贴他们。

可是,也许是急切想见到亲人的缘故,母亲竟忘了告诉司机还得坐车回场。

当时无法联系司机,为了不误事,姥姥只好让大舅在路边等返回的拖拉机。没等姥姥做熟饭,拖拉机就到了村口,没见过世面的大舅没有拦车却飞速跑回家中送信,等母亲跑到路边时,拖拉机早已看不到影儿了。

那时候既没有电话又没有班车,要想不耽误值班只有步行回场。但即便是走近道也得走近70里地。走还是不走?这个念头一闪现,母亲就做出了决定——当然是工作第一。

为了赶时间,母亲全然不顾姥姥“吃了饭再走”的挽留,义无反顾地向着离家越来越远的方向走去。近70里土路全靠步行,没有走过的人是想象不到其中的难处的。刚开始还好说,仗着一股子急劲,母亲没感觉累,走得快也觉不出多冷。但走着走着,她的腿就开始发沉了,没吃饭的肚子也开始咕噜噜直叫。由于走的是小路,周边没有村庄,所以,不能去农户家讨碗水喝、讨口饭吃,母亲只好在路过小河沟时,弄点碎冰充饥解渴。走到近一半路程时,太阳落山了,天越来越黑,想起来有人说过这条路上有劫道的,母亲的心咚咚直跳,灌了铅似的腿也不由自主地又往前赶了几步。此时,在荒凉的小路上,最害怕的不再是黑暗和孤单,反而是人,当看到前面影影绰绰像是有人时,母亲赶紧拐到路边的庄稼地里行走。在恐惧心理的驱使下,劳累饥饿的感觉也好像麻木了,只剩下机械地行走。到后来,为了抄近道,母亲索性一直在庄稼地里走,手上、脸上被残存的庄稼叶子和野草划得一道儿道儿的,也顾不得疼。出了汗的衣服变得又湿又冷,但母亲硬是扛起了所有的不适。磕磕绊绊历尽艰辛,又累又饿到腿打飘的母亲,终于在晚上10点多,历时近10个小时,回到了场里。带班的领导被惊得目瞪口呆,回过神儿来后,赶紧叫炊事员给她做饭。

尽管受尽劳累,但每次母亲说起这件事时还是很兴奋,毕竟由于她的付出,让家里人过年吃上了饱饭,自己也没有耽误值班。当然,她也会自责地说:“怪谁呢?怪就只怪自己没有和开拖拉机的师傅说好要跟车回去,怪就怪自己没有在路边等着。”

2018-03-05 2 2 燕赵都市报 c55339.html 1 一生难忘的徒步远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