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02版:时评

反转的神童事件 难改的神童情结

□朱昌俊

在个案的真相之外,这一事件可谓是对社会由来已久的“神童情结”的再次嘲讽。

近日,来自山东莱阳的“14岁神童”李某被麻省理工学院提前签约的消息在网上热传,并且质疑声不断。针对此事,目前莱阳市已经成立了由莱阳市教育体育局牵头的事件相关调查组,同时,烟台市多个相关市直部门也介入该事件调查。(12月11日澎湃新闻)

目前的种种疑点表明,所谓的“14岁神童”很可能只是一个“误会”。比如,对于“签约麻省理工学院”一事,麻省理工方面回应称,该校不存在主动去签下一个学生的现象,所有的学生都是在高中最后一年开始申请;而李某本人向媒体展示的部分与高校的往来邮件中,落款、发件人等信息也不规范,参加的多项活动也无法查到主办方信息……

反转的“神童”事件,以往也发生过。这起事件的特殊性在于,它经由当地教育部门的背书,也就是说,是教育部门主动向社会抛出了“14岁神童”的概念。那么,如果最终证明被录取一事系“乌龙”,当地教育部门恐怕难辞其咎。

在个案的真相之外,这一事件可谓是对社会由来已久的“神童情结”的再次嘲讽。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就有“伤仲永”的案例,可现实中“神童情结”却依然根深蒂固。这不仅包括一些教育机构习惯以“神童”概念去为自己的教育方法做加持,也表现在学校和教育部门对“神童”的追捧。

对不少家长而言,虽说培养“神童”的动机不一定那么明显,但是尽量让孩子变得“全能”,能够显示出“神”的一面,超越绝大多数同龄孩子,却是不少家长潜意识的流露。比如,为孩子报各式兴趣班,追求“全才”式培养。前些年流行的奥数热,追求的也是对孩子进行提早“开发”、超前教育,以激发其“神”的一面。这一方面,当然是现实的教育竞争焦虑,以及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使然,但另一方面,这种培养“神童”的心态一旦走向极端,就变成了“揠苗助长”,不仅违背教育规律,还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

有学者说,学习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深奥,而恰恰是恢复人类的天真。可在我们的理念中,希望孩子变得更复杂、更深奥的想法似乎深得人心。这正是“神童情结”所对应的教育认知偏差。所以,“14岁神童”事件最终或将迎来一个真相,但要真正剔除“神童情结”,却并不容易。

2017-12-12 2 2 燕赵都市报 c38867.html 1 反转的神童事件 难改的神童情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