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14版:美文

读书有益非虚语

陀有庆/文

古语有云:“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观花。”有朋自远方来,固然可喜,而得捧一书临窗挑灯夜读,又何尝不是人生一大乐事!

开卷有益,与书做伴,可以启迪智慧,陶冶身心,开阔视野,充实生活。往大里说,可谓读书就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读书能够感受奇妙的精神境界。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自况云:“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朱熹在读书的时候,也有深切体会:“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本就像一方镜子般清澈的池塘,只要有源头活水的不断注入,鲜活的知识便奔涌而出,灌溉愉悦心田。

读书能够活跃思维,启发思想,引人思考,与古人隔空对语。同样是对于“雪”的期盼,不同的诗人都能巧妙地表现了对立与统一:白居易的“卖炭翁”虽然“可怜身上衣正单”,但还是“心忧炭贱愿天寒”;而罗隐诗云:“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瑞雪兆丰年”,下大雪本是能够保证来年有个好收成,可是饥寒的贫苦百姓在大雪中却极可能已“吾庐独破受冻死”,恐怕看不到来年的收获了,所以“为瑞不宜多”,诗人悲天悯人的襟怀见之于笔端。

读书需有远大的目标。“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考取功名是古人当时美好人生的一条绝佳捷径,只有考取功名后,理想才能得到实现,古人所说的这个读书奋斗目标,应该无可厚非。而一个世纪前,有一位少年学生在回答老师“为什么而读书”的提问的时候,却满怀自信、出人意料地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铮铮誓言,并且用毕生的心力去实现了他自己的诺言,赢得了全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敬重——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通过博览群书,可以领略书中所寄托着的精神理想。比如,我们所喜爱的、被称为“成人童话”的武侠小说。最早的侠客是不被社会承认和不被人们理解的,因为“侠以武犯禁”。而司马迁却说:“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所以,司马迁始为侠客正名立传,侠客才得以首次登上史书,才有了正面的意义,在小说家笔下释放出无穷的“正能量”。看梁羽生的小说,恍如铺开了异域瑰丽风光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看古龙的小说,令人揪心于不断的意外与悬念;看温瑞安的小说,总为那仗剑天涯、诗意浪漫、孤高寂寞的大侠而叹息;看黄易小说,不觉穿越于神魔志怪中的玄幻。待看完了金庸的武侠系列“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却顿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感。无他,因金庸在书中已寄托了侠义的最高境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爱读书,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不择环境和不拘时间的。作为寻常老百姓,离不开“开门七件事”,每天得为生活而奔波,基本没什么固定的读书时间,只能有空就翻翻。牛角挂书、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相比爱读书的古人,心里自是难免有些惭愧与惶恐。

读书要有自己的感知和觉悟。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孟子也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诸如赵括的“纸上谈兵”已成千古笑话;读书更不能“认死理”而变成“书呆子”,读书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还需有博大的胸怀和广阔的视野,把握时代脉搏,顺应世界潮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才能真正读好书。

苏东坡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书山有路,学海无涯,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自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披星戴月地去追求和实现人生梦想。

2017-11-25 2 2 燕赵都市报 c35529.html 1 读书有益非虚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