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30版:爱心捐助进社区

灵寿县东岔头村:

新打的小米亟需卖出去

东岔头村的小米不上化肥,不打农药

朱同义六七年没出门了

周大方家正要生火做饭。

本报记者 卢伟丽 文/图

沿着石家庄去往五岳寨的正南公路向西走,进入山区没多久,就到了东岔头村。这个交通还算便利的山村,虽然绝大多数人们已经不愁温饱,但仍有三十多户生活贫困,而大多数人正为山里的土特产如何销售出去而发愁。

地处山区没产业 年轻人都出去打工

东岔头村地处灵寿县山区,地势高低起伏。虽然村子就坐落在正南公路旁,但其实很多村民居住在半山腰的位置,记者采访时看到,村里的很多路都有不小的坡度,一些村民的房前屋后就是玉米地。

东岔头村的村委会主任薄明强告诉记者,东岔头村全村有400多户,由于地处山区,耕地特别少,平均每人只有大约半亩水浇地,其他都是比较贫瘠的山坡地。2015年,为发展经济作物,全村栽了2200多亩的核桃树。然而,核桃树的生产周期比较长,还需要嫁接,继续培育,真正产生经济效益也要到四五年之后了。

因为村子里一直没什么像样的产业,年轻人基本都靠出去打工挣钱养家。相比这些有劳动力的家庭,那些年纪大,没劳动能力,又有家人生病的家庭日子就相对比较难过。据薄明强介绍,目前,村子里包括五保户、低保户等在内的贫困家庭有三十多户,因为缺乏劳动力,没有经济收入,却又有病需要花钱,这些人的日子过得还很艰难。“有的贫困户常年生病,根本种不了地。虽然有低保,也大都吃了药。”村支书胡小五说,这些人的家里,不管米面油,还是棉衣棉被,都很需要。

朱同义:双侧股骨头坏死

50岁的朱同义是东岔头村一个典型的贫困户。记者到他家采访时,朱同义家的院子里满是杨树的落叶,静悄悄地,没看到有家禽和牲畜,也没听到人的声音。村支书胡小五喊了一声,里面有人应答,表明屋子里有人。

朱同义的家可谓家徒四壁,堂屋里,一张木板床上,放着锅碗等炊具,一袋挂面,和一些纸箱等杂物。往里走是他住的屋子,一张破旧的沙发和一张床上脏得乌黑的被褥是这屋子里的全部家当。朱同义坐在床边说话,床边是一个拐杖。

“腿疼,走不了路。”朱同义说,他的病已经有15年了,医生说是双侧股骨头坏死,已经到了晚期。平时走路都要拄拐,地里的活更是干不了。因为走路费劲,他平时大多数时间都呆在床上。除了腿疼之外,朱同义的手因为患有类风湿也严重变形,做饭也很费劲,只能煮挂面或蒸米饭,稍微复杂一点的饭都做不了。朱同义的低保收入大都用于吃药,所幸粮食和蔬菜有哥哥嫂子送过来,还能帮到他。

胡小五告诉记者,朱同义是个光棍汉,多年前跟他父亲一起生活,有父亲照顾日子还算过得去,当时还盖了这几间平房。但父亲去世后,朱同义一个人生活,由于浑身是病,就越发艰难了。

朱同义的屋里很阴冷。他说床上的被褥已经好多年了,薄得不再暖和,他主要靠电褥子和一个已经不太好用的“小太阳”取暖。

记者离开的时候,朱同义终于走出屋子,来到屋门口,温暖的阳光洒到他身上,朱同义感慨地说:“已经六七年不出去了。”

周大方:两个孩子都是智障

与朱同义家相比,村民周大方的家显得更有生气。满院飞跑的鸡和拿到屋里准备做饭的玉米秸都让人感觉到这个农家院子里还有活力。然而,这个家也是一样的贫困,只比朱同义家多了一口做饭的大铁锅、一台老式的电视和一些墙上的贴画。

周大方和媳妇年轻的时候都是踏实肯干的人,然而,老天并没有眷顾他们。他的儿子和大女儿都是智障。做好饭,递到手上,大女儿尚能自己吃,虽然是用手抓。但儿子却是完全无法自理,因为他除了智力有问题外,眼睛还看不见,所以儿子每天吃饭都需要周大方喂到嘴里。

前些年,周大方给大女儿招了个上门女婿,两人生了两个女儿,现在一个上二年级,一个上学前班。自妻子去世后,儿子、大女儿、两个外孙女都需要周大方照顾。大女婿能帮一点忙,但脑子也不是很明白,出去打工一天挣多少钱都弄不清。

如今,周大方要照顾大女儿、儿子和两个外孙女,地里的活便顾不上干多少,粮食打得也不多。“村委会很照顾,邻居和亲戚朋友也会给些米面。”周大方说,再加上二女儿的帮衬,粮食还够吃,但被褥和穿的就差多了。记者采访时,周大方的大女儿和儿子穿着破衣烂衫,光着脚各自在院子和屋里进进出出,还不时发出各种声响,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亟需小米、花生 深加工设备

村民周炳召家在村里算过得不错的,记者采访时,他家的房顶上晒满了谷子,灿烂的阳光照耀着,看起来很是喜人。

周炳召说,今年他家的谷子能打1000斤小米,但丰收之余,他也发愁,担心卖不出去。因为小米都是当年新产的好吃,隔了年的口感就不好了,所以卖小米是当务之急。

“我们村今年小米丰收,全村农户大约能打10万斤小米,现在正发愁这些小米怎么卖出去。”村委会主任薄明强说。

东岔头村因为地处山区,以山坡地为主,村民们基本都在这些地上种谷子和花生。“谷子不需要太肥的地,差的山坡地谷子长得反而好。”村支书胡小五说,村民们在这些山坡地,甚至在核桃树下都种了谷子和花生。“我们这种的谷子不上化肥,不打农药。加上山区温差大,磨出的小米口感特别好,熬起粥来容易乱锅(乱锅是当地方言,就是米汤黏稠的意思)。”说到村里产的小米,胡小五很自信。

薄明强告诉记者,其实村里的小米也一直有人往外卖,有的托亲戚朋友帮着往石家庄市里卖一点,也有的年轻人在网上开了网店卖,但都不成规模。他们想着把村里农户产的小米集中起来往外卖,逐渐成规模成品牌,当成一项产业来发展。但是现在又不太敢这么做,因为每家农户各自加工,由于干活有粗有细,有的家磨出的小米里面沙子多,如果统一销售,反而可能会因为这些问题砸了牌子。

“我们有把小米集中销售的构想,现在就是希望能有一套设备,把这些小米再加工一下,把里面的沙子去掉,保证小米的品质。”薄明强表示,因为现在村民们家里的谷子都还没有加工,所以如果能有一套深加工设备,连磨米带除沙都能做到就更好了。

另外,全村今年的花生产量大约是20万斤,村民们习惯把花生榨油卖,也希望能有一套好的榨油设备。

“我们村虽然地处山区,但地理位置开阔,交通便利,适合搞深加工。如果有合适的设备,也许真能趟出一条致富的路。”薄明强说。

爱心捐助进社区活动探访持续进行中,感谢公交一公司、创联地产、蓝天中医院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2017-11-03 灵寿县东岔头村: 2 2 燕赵都市报 c31250.html 1 新打的小米亟需卖出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