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06版:燕赵新闻

大喇叭广播44年讲述“小屯故事”

本报沧州电(记者韩泽祥、王聪 通讯员左书忠)“同志们请注意,今天的广播内容有三项:一是红白喜事和开业庆典禁放鞭炮;二是大街上晾晒粮食不准设置障碍物;三是学习一下《党章》里的‘党员的义务’。”每天8时整,献县河城街镇小屯村广播员陈桂菊就会准时开始她的第一遍广播。据了解,该村的大喇叭广播,已由三任广播员接力,坚持了44年。

小屯村村主任赵夫雪回忆说,1973年,刚高中毕业的他担任村里的民兵连文书,专门负责宣传工作,村干部把大喇叭广播的事也交给了他。从1973年到2003年,30年来,赵夫雪坚持自己撰写广播稿,每天早晚广播两次。担任村干部后,赵夫雪忙于村务,就把广播喇叭的事交代给了村民张文乐。七年前,陈桂菊接过了第三任广播员的接力棒。

小屯村村民有句俗话:不怕罚款几千元,就怕摘星喇叭喊。村党支部副书记李玉升说,小屯村人人讲究面子、爱惜荣誉,尤其重视“星级文明户”的小牌子,如果谁家让大喇叭点了名,谁家的牌子被摘了,那是非常丢人的事。小屯村正面典型非常多,但也有极少数“后进分子”,遇有不文明行为,村干部就会在大喇叭里毫不客气地点名道姓批评,有的人家甚至会被摘掉“文明星级户”的牌子,被大喇叭点名的人家羞臊得好几天都不敢出门。

赵夫雪说,老少爷们儿都爱听大喇叭广播,即便是现在信息这么发达,手机上网这么普遍,但村里的大喇叭一响,忙碌的人们都会停下手中的活儿竖起耳朵听。“大喇叭广播了44年,每天播的都是乡亲们身边的人和事。无论谁广播,广播稿都会亲自撰写并保存好,如今广播稿已积攒了一铁皮柜。”赵夫雪感慨地说,广播稿是小屯村历史的缩影,也是国家日益昌盛的见证。

44年来,三任广播员接力传播党和国家的“好声音”,谁也不懈怠,每天都在讲述“小屯故事”。王丙华是小屯村先富裕起来的企业家之一,“我从农业转型到工业,就是受益于村里的大喇叭。”王丙华笑着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喇叭广播说国家鼓励经商办企业,还分析了小屯村的现状,“有人对大喇叭里的说法半信半疑,我相信并最早行动起来,结果就成功了。”

“大喇叭教育影响了村民,广播中的好人好事带动了村民,国家政策靠大喇叭去传播,村规民约靠大喇叭来规范,致富信息靠大喇叭入脑入心。我觉得现在的形势下,大喇叭不仅不能削弱,还得大力推广。”赵夫雪郑重地说。

2017-10-13 2 2 燕赵都市报 c26349.html 1 大喇叭广播44年讲述“小屯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