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11版:风骨河北

金石竹帛系列——

续渊默的窦默

碑文(局部拓片),王磐撰写,胡祗遹书丹。

窦默墓碑

碑阴碑额,商挺隶书题写。

碑阳碑额,商挺篆书撰写。

■统筹/执笔 本报记者 刘学斤

昭文馆大学士正议大夫窦公神道碑,俗称窦默墓碑,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立,一九八二年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石质,通高470厘米,宽110厘米,厚35厘米。浸染岁月之痕的螭首,残缺的龟趺座,断裂的碑身,支撑碑身的水泥柱,余晖中的青砖碑楼……历史的针脚,现实的光影,交织,错落,陆离。一个生动的立体的窦默形象由此凸显出来:“与人交不立崖岸,平居不好臧否人物,时人不过以柔偄书生待之”,但至关国家大计,面斥权贵不少挠,汉朝名臣汲黯和朱云都不能比,“胸中所学纯正,其志有所操守,故见于事业如此”。

1王磐撰碑

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窦默去世。这年王磐七十九岁。

王磐,字文炳,号鹿庵,谥文忠,永年人。

年轻时王磐经历跟窦默类似。“志趣不凡,为学即知自勉”,金朝迁都开封,王磐跟着家人迁居到河南鲁山,二十岁拜于名儒麻九畴门下,“勤苦百至”。正大四年,公元1227年,他中了进士,并未随即踏入仕途,而是“为学益力,涵泳经史,渐浸百氏,发为歌诗古文,波澜闳放,浩无津涯,邈乎其不可穷已”。改朝换代之际,他和杨惟中见面了。北归执教,王磐赢得尊重,“师道尊严,望之若莫可梯接,及即之温然和怿,随问随答,亹亹忘倦,其辞约,其义明,学者于句读抑扬之间,已得之矣。受业者常数十百人,往往为名士”。

忽必烈称帝,王磐出仕,拜真定、顺德等路宣慰使,复征拜翰林学士,兼太常少卿。王磐身后,有评论说:性刚方,议国政必正言不讳,奉对未始将顺苟容;夙有重名,天下学士大夫,想闻风采,得被容接者,终身为荣;言论清简,义理精诣,世之号辩博者,方其言辞纵横,援引征据宜莫可屈,公徐开一言,即语塞不得出声……程朱性理之书,日夕玩味,手不释卷,老而弥笃;燕居则瞑目端坐,以义理养其心,世俗纷华,略不寓目……

王磐的文字好。“冲粹典雅,得体裁之正,不取尖新以为奇,不尚隐僻以为高。诗则述事遣情,闲逸豪迈,不拘一律”,王磐担得起如此之赞美。窦默神道碑是遵命之作,但在王磐内心应是自愿和当仁不让的,他对死者的理解和惺惺相惜,赋予他的文字温度和深度。

窦默神道碑之外,王磐撰写的传世名碑还有:

1、张柔神道碑,全称“蔡国公神道碑”,至元十年春;

2、刘秉忠神道碑,全称“刘太保碑铭并序”,至元十一年;

3、史天泽神道碑,全称“中书右丞相史公神道碑”,至元十三年二月;

4、董文炳神道碑,全称“赵国忠献公神道碑”,至元十五年;

5、张氏先德之碑,至元十七年三月二日,应中书左丞沙河人张文谦之请;

6、张弘范神道碑,全称“大元故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武烈张公神道碑铭”。至元十七年正月十日张弘范卒,谥武烈公,王磐定撰碑文,至元十八年八月十七日,张弘范之子张珪立石;

7、董文用神道碑,全称“赵国忠穆公神道碑”,至元三十年;

……这是今天知道的。

王磐的书法亦好。“晚年益造精妙,笔意简远,神气超迈,自名一家,持缣素求书者,继踵于门,应之不少拒,人得遗墨,争宝藏之”,王磐在世时其书法已受到人们肯定和追捧。然而对求文求字者,王磐并非来者不拒,他亦有原则,明人修元史,就举了权臣阿合马“致重币求文于碑,磐拒弗与”的例子。

今已无存的张弘范神道碑由王磐撰并书丹。但窦默墓碑,王磐只是撰写者,书丹者另有其人。

2书丹者

窦默去世十三年后,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九十二岁的王磐病逝。为窦默撰写墓志铭的李谦,为王磐亦撰写了墓志铭。

李谦,字受益,号野斋,东阿人。窦默墓志铭和王磐墓志铭之外,与河北相关的,张弘范墓志铭、张文谦神道碑和胡祗遹神道碑亦出自李谦之手。

清人赵翼称“元季士大夫好以文墨相尚”,此话大抵说出当时汉族读书人之间相互取暖的世相。

胡祗遹和李谦是同辈,跟窦默和王磐比,年龄上属小字辈;还有另外一层关系,他们都得到过王磐的举荐,“后皆为名臣”。

胡祗遹即窦默神道碑书丹者。

胡祗遹,字绍闻,号紫山,谥文靖。小王磐二十五岁。“士大夫读书立言之暇,游戏翰墨者多,而气稟拔俗者寡。放笔落纸,凡鄙百出,去胥史杂流为不远。永年王先生人品高迈,心画当为本朝独步。然世无杨凝式,孰以予言为不妄?”王磐于胡祗遹而言亦师亦友。胡祗遹另有一首诗“题鹿庵书”:

书法立气韵,点画乃舆隶。一将诚鹰扬,万卒自精锐。后人学颜书,区区较形似。问渠胸臆中,有此忠义气。假尸以反魂,体同神已异。鹿庵气高迈,心画能劲利。追踪瘗鹤铭,安肯求妍媚。世无涪江翁,谁人作侪辈。已来四十年,书学坐衰废。惟公振英风,进道仍进技。方蒙提耳训,冥鸿忽飞逝。千里遥相望,抚卷增叹喟。

撰文而未书丹,王磐很可能是感到了力不从心。写好一通自己满意的石碑要花费的精力和体力是很大的,王磐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再等了,窦家人最终请了胡祗遹,在王磐眼里胡祗遹是个合适人选,这其中他们或许是听从了王磐的建议呢。

胡祗遹幼学黄庭坚,“迳窥其门墙”,“山谷天资高闲,冥鸿野鹤,行云流水,气质凡下者不可企及”,胡祗遹谦虚,自称“长年以来,坐自废弃”,然而拿到王磐撰文,他最终出手了。

胡祗遹的职务,碑上写得清楚:少中大夫山东西道提刑按察使,由此对书丹时间,可以有一个大致的判断。

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胡祗遹任济宁路总管。“久之,治效以最称,升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胡祗遹升职的具体时间史无记载,但由“久”字所透露的信息推测,大抵在至元二十三年左右。至元二十五年,窦默神道碑立时,胡祗遹很可能仍在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任上。此后“召拜翰林学士,不赴,改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未几,以疾归”,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朝廷再召,仍以疾辞。第二年他便去世了。

跟王磐一年去世。去世时,胡祗遹六十七岁。

论书,每个人标准不同,甚至每个人在不同年龄标准亦不同。元人对胡祗遹的书法有褒有贬,张之翰说“犹郁郁岩下树,盘盘溪上石”,宋本说他的“行草如拙工铸鼎”。今天,于窦默神道碑上看到胡祗遹的书法面目,感与想,是否仍旧相同?

3余风

窦默神道碑上,亦可见商挺的书法面目。

商挺,字孟卿,号左山老人,谥文定,曹州济阴人。

能说到一起的几个人,来来往往,久而久之,会形成相对特定的圈子,今天如此,古时亦然。商挺的朋友圈里多名士,有元好问、杨奂、杨惟中、刘秉忠、姚枢、王鹗,亦有窦默、王磐、胡祗遹和李谦……

窦默长商挺十三岁。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商挺拜参知政事,他建议朝廷修辽史和金史,王鹗、李冶、胡祗遹等人参加,“甚合帝意”。这年他还和姚枢、窦默、王鹗、杨果同纂“五经要语”。

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商挺任枢密副使。这是他第二次担任这个职务。但时间不长,“寻以疾辞”。第二年,不期又有一场牢狱之灾,一百多天后释放出来,“遂葺小圃于都城之南以居,澹然与造物者游。朝士及僧道日造门问遗不绝,益为世所重”。

商挺有文采,“善隶书”,时人铭其先世,以不得其书为不孝,可见他的书名之盛。

出手撰写碑额,商挺自是出于对窦默的敬重,另外窦履“特有父风”,得商挺之认可,亦当是重要原因。

碑阳窦履选了商挺的篆书,碑阴选了商挺擅长的隶书。

名前标“正奉大夫前参知政事枢密副使”,说明篆额时商挺已退隐,时间应在至元二十二年到至元二十五年间。

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窦默神道碑立。

同一年,八十岁的商挺去世。“具文武材,明允公亮,慷慨有大志”,清河人元明善为他撰写神道碑,称他“可谓一代英杰”。

窦默神道碑大抵是商挺最后的作品,是他完美的封笔之作。

窦默地下有知。

天地转换,日月交替,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墓周有地三十二亩,逐年居民耕种,将收成买办祭品。明朝时,“县官春秋至墓前祭之”。清朝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涞水人赵文濂任肥乡教谕,睹物思贤,寄情于文:

窦文正公,元之名臣名儒,而肥乡其故里也。闲尝博稽史册,高其风,怀其地,想见其为人,而涞水肥乡相距辽远,兴思亲炙,苦于无由。咸丰辛酉,承乏是邑,九月抵任,急寻公之里居,始知公系县属之城西村人,有祠,有墓,有护墓地三十二亩,以供香火,归儒学经管,每年春秋致祭。见祠堂墙垣倾侧,门户摧残,神牌不知失落何处,祠外树干枯焦,墓亦邱垄仅存,渐就倾圮。急询其故,盖去岁三遭兵火,此地最当其冲。蹂躏之余,颓废至于此极,濂心伤目击,有志重修,旋因赴府送场,未遑修。举试毕,与副斋刘光陛商议重修,各捐廉俸,舍旧图新,以监修之责,嘱廪生郭庆云、武生尚玟二人。废者修之,坠者举之,涂塈丹艧,焕然一新。爰择良辰,恭设神牌,虔诚致祭,而重修之志,于是始酬……(本版照片均为刘学斤摄)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版;元朝名臣事略,中华书局1996年版;全元文,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2017-10-01 金石竹帛系列—— 2 2 燕赵都市报 c25208.html 1 续渊默的窦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