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10版:面孔

回望亦舒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让“隐居”温哥华三十余年的亦舒又浮出水面。

《我的前半生》1982年在香港出版,三十五年后荧幕上“亦舒女郎”的人生际遇牵动了无数电视观众的心。

原著作者亦舒本就是个话题人物。71岁的亦舒写了300部小说,却对自己的遭际讳莫如深;事实上她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在这300部小说的字里行间随处可见。

本报记者 陈晓红

少年得志恃才傲物

作为香港最成功的言情作家之一,亦舒自己的感情经历也跌宕起伏,一点也不亚于她笔下的人物。

香港文学圈有种说法:写言情的亦舒、写科幻的倪匡、写武侠的金庸,是“香港文坛三大奇迹”。倪家占了两人,亦舒姓倪,原名倪亦舒。她和哥哥倪匡都是极度高产的作家,倪匡已著468部小说,其中还不包括35个电影剧本。三人之中,最具话题性的要数亦舒:亦舒的言情小说中无疑有自身以及周围明星的影子,身为女作家,婚恋与家庭状况也会给受众很多的好奇心。

少年得志,恃才傲物,她是如此骄傲。“做人最紧要的是姿态好看”,一副输男人不输人,输人不输阵的做派。

与现在大多数人的成长经历不同,亦舒十七八岁中学毕业后便到《明报》当记者,她不仅跑新闻、写专访,也写杂文、小说、报纸专栏,还担任电影杂志编辑等。滚滚红尘胜过书斋的寂寞闲愁,她热热闹闹地生活着。

情感婚姻经历曲折

有了经济基础,也就有了反叛能力,早早独立自然导致了亦舒在感情上的主见。亦舒认识了画家蔡浩泉,蔡高大英俊,有才华有个性,完全没把这个初出茅庐的小记者放到眼里,亦舒爱上了他,便主动追求,以死相逼反对他们在一起的父母。两人最终结婚,并生下一子蔡边村,当时亦舒19岁。

两个极具个性的男女生孩子太早,还都做着艺术的梦,如何当得起过日子的柴米油盐?婚后常因挣钱多少争吵不断,婚姻维持了短短三年,亦舒愤然离婚。有关这场失败的婚姻,亦舒的哥哥倪匡的看法是:“我不怪蔡浩泉,这个人顶有艺术气质,到现在还大哥前大哥后,亦舒的脾气不好,男人受不了,乃人之常情。”蔡一生都过得相当落魄,亦舒本人对他的评价是“才华他是有的,只是稍欠人格。他多疑、暴躁、妒忌、忧郁,自觉受了许多委屈、怀才不遇,他要叫所有接近他的人吃苦。”这样的评价显然很难说厚道。

不到二十岁的女生去跑娱乐圈,那会是怎样一种景象?1960年代的香港电影正是繁荣期,她看到的都会是怎样的景致?离婚之后,亦舒与明星岳华同居。他们的恋情上了1971年《明报周刊》的封面,封面大字写着“亦舒为什么爱岳华”。照片中的岳华古装扮相,一袭白衣,梳着发髻,风华正茂的他不愧是邵氏最赚钱的男明星。而短发亦舒聪明外露,一副明眸善睐的样子,但看两人的神情却似乎不在同一个维度里。

跟笔下冷静超然的女性形象大相径庭,亦舒当年爱得疯狂,经常因岳华曾与郑佩佩交往过情绪失控,据传亦舒曾因为生气,在岳华的宿舍里,将刀插在他睡的那张床的心口位置;还曾把他的西装剪成了一条条;还将郑佩佩写给岳华的信向报章杂志公开。此段恋情也不过维持了两年左右。前几年,岳华上一个访谈节目提到往事,说:“她是否爱我,我不太清楚!因为她的性格……比较特别。”

时间一晃到了2013年,当年由祖母照管,十几岁独身去德国留学,孤单长大的蔡边村成了艺术家,拍了一部纪录片《母亲节》,公开寻母,希望与亦舒相认。巧合的是,寻母短片拍摄的过程中他意外地遇到了亦舒,那时亦舒65岁。但亦舒并没有给他一个期待已久的爱的拥抱,也没有给他说“一箩筐话”的时间。

移民温哥华 回归主妇生活

亦舒在《我的前半生里》说:“聪明人从不报复,他们匆匆离去,从头开始。”情路坎坷数十年,40岁的时候,亦舒靠相亲认识了曾是香港大学教授的梁先生并结婚,侄子倪震写道:“姑姑开心,还是这几年的事。四十多岁时,她人工受孕,用命搏了个女儿回来。老蚌生珠,疼惜得不得了,为了女儿,更移民去温哥华。”这个女儿被亦舒视为“小小安琪儿”,听见孩子唤妈妈,她甜蜜地认为“那是天地间至美至爱的称呼”。

久居温哥华的亦舒不再接受采访。近年来只有老东家《明报》采访到她,说她洁净的指头下,套着相当大的一只结婚钻石指环,“她舒适地挨在靠椅上,遥望天际,神情不是不惬意的。 阳台下是前院,院外参天松柏,参天松柏外还是参天松柏,再远是海和天。晴空微云,蔚蓝中一抹棉絮白。风过,远近叶子簌簌抖动,抖出无数闪闪斜阳。”她在加拿大的隐居生活,只能从这些年的散文里窥见一二:上午八九点钟起来写作,不烟不酒不药,写完稿便买菜清洁煮饭。她的编辑说,亦舒过着家庭主妇的生活。

婚姻家庭 不是女性的归宿

亦舒小说《我的前半生》的主角子君和涓生,沿用了鲁迅《伤逝》中男女主角的名字。她自幼记忆力惊人,十二岁就开始读鲁迅作品,对鲁迅的小说《伤逝》赞赏有加。

《伤逝》中涓生爱子君的时候,子君对金钱的漠然,是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美德,当涓生的爱消失后,子君的美德变成了弱点。在女性自由和解放的主题上,《我的前半生》体现了亦舒对于女性自由道路的思考,今日之子君意识到女性独立的重要,因而改写了《伤逝》中子君的悲剧道路。罗子君婚后陷于日常琐事,缺乏独立的人格,逐渐失去了吸引力,而她先生的情人庸俗粗陋但是充满生命力。罗子君从婚变中警醒后,重新工作融入社会,也开始重新思考和世界的关系。所以书中作者说,罗子君是幸运的。亦舒的《我的前半生》呈现了当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只有彻底移除女性内心深处“依托男性”的情结,女性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

亦舒坦率,不粉饰生活,不美化现实,她笔下的种种爱情故事都试图在传授如何做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女性:任何人都不足信,只有靠自己,最有效的自我保护就是养成独立性格和谋生能力。男女平等在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都要独立自主,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享受人生。

“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这段经典的亦舒语录,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网上流行一次。这一次,是因为同名电视剧将原著改编得“面目全非”,被批评“一点儿也不亦舒”。原著小说里,女儿指责子君“总不见你跟爸爸撒撒娇,发发嗲。”不会发嗲撒娇被认为是丈夫抛弃子君的原因。子君说:“我不懂这些,我是良家妇女,自问掷地有金石之声。”丈夫要求离婚,她干脆利落,“好,我答应你,马上离婚。”离婚后,母亲号啕大哭,子君说:“不必哭,我会争气,我会站起来。”而电视剧中的罗子君为留住丈夫,追查小三,要死要活,发嗲撒娇,是无论如何做不到掷地有金石之声的。

《我的前半生》出版三十五年后荧幕上的“亦舒女郎”有时还走在《伤逝》子君的老路上。

在这一团喧闹中,亦舒并没有做任何反应。

2017-08-13 2 2 燕赵都市报 c13542.html 1 回望亦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