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14版:观点

如何处理“大学游” 的供需矛盾?

暑假来临,为一睹最高学府的风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常顶着烈日,排队几个小时才能进入清华北大校园。记者调查发现,在清华、北大校园附近,集结了一批五花八门帮助游客“偷渡”进校园的商家,他们自称收取数十元费用,即可让游客不用排队就能入校园。对此,学校保安表示无奈,只能凭借经验拦截“偷渡客”。在自称“花钱能帮游客进校园”的商家中,有快递员驾着快递车出现在其中。8月4日,记者在清华大学门口,目睹了一辆快递三轮车内,藏进4人试图混进校园,但最终被学校保安识破。

本来,大学游,是大学向社会开放资源,参观者了解大学、体验大学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很显然,目前的大学游,变为了景点游,还成为一些机构的商机。参观大学者并没有真正去感受大学学习生活,而这样的大学游,也增加了大学的管理、维护成本,冲击大学的日常生活秩序。对于这样的大学游,需要进行规范治理。

大学游,总体来说,大致有三种层次。最低层次的大学游,就是到大学“到此一游”,走马观花,在标志性建筑、景点前拍照留影;稍高层次的大学游,是除了参观校园建筑、景观之外,还参观开放实验室、博物馆等,更深入了解大学;而深度的大学游,则要在大学里学习生活一段时间,听教授上课,做实验、听报告。

目前,国内大学游和出国的海外游学,大多停留在第一层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在于社会存在旺盛的大学游需求,商业机构看准其中的商机。但是,大学就是开放校园,让游客参观,都接待不过来,更不用说开放实验室、博物馆,给学生做讲座、报告了。

稍高层次的大学游和深度的大学游,基本上只能由大学主导(带有明显招生意图的大学夏令营、冬令营等),或是与大学有合作关系的教育机构进行设计。国内学生出国游学,家长和学生,其实都希望深度游学,也相信组织的机构和国外学校已经洽谈好。但国外学校接待能力也有限,不是所有游学团都会接待,因此,真正深度游学的很少,游而不学的居多,这也是国外游学饱受诟病之处。

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国内大学游,很大部分会是景点游。在这方面,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还有所不同,国外高校的校园大多是开放的,没有围墙,参观比较方便。而国内高校是有围墙的,因此,接待参观,就有安全管理和维护成本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思路无非有二。一是破除学校的围墙,把学校变为社区的一部分,学校的公共资源可以和社区充分共享。这一思路,多年来一直有不少学者提出,可是,拆掉大学围墙,开放校园,面临很大的现实阻力,高校管理者担心一旦拆掉大学围墙,校园的宁静将被打破,安全问题会增多,就是目前有围墙,假期接待游客,都不堪重负,拆掉围墙那不更乱。

二是在有围墙的情况下,将大学作为一个景点进行开放。简单地说,就是既然目前大学游已经变为景点游,那不妨将其建设为一个向社会开放的景点,增加景点接待、服务功能,其中,参观实验室、博物馆等,也可作为参观景点的一个体验项目。

当然,对此,社会舆论肯定会有争议,大学怎么就变为了景点了?大学变为景点,不是说就按景点收门票,这要由政府部门和高校,在听取师生和社会公众意见的基础上共同决定,一种是由政府拨款解决按景点开放的管理、维护费用,就如一些公园免费开放一样;一种是学校景点按管理、维护费用准成本收费,也把收费作为调控人流的一种方式(就如有的高校提供收费停车场一样,既可让社会车辆进入校园,也可通过收费控制车辆进入);再就是根据景点的接待能力,提前在网上预约获得免费参观门票,纳入规范管理。

在笔者看来,根据目前大学游的现实情况,政府部门和高校,在广泛听取师生和社会公众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校园怎样开放的民主决策,其实是大学最重要的“开放”,建立开放的学校管理决策机制。按照这种决策方式,有的高校不热门,校园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开放,而且,学校可以把部分实验室、博物馆也向游客开放;有的高校太热门,则需要按景区管理、规划。这是处理大学游供求矛盾,平衡各方利益和需求的选择。

(北京青年报)

如此进清华,差了不只几百分

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参观名校?其初衷至少可分为三种。一部分是情怀,圆梦嘛,对于当年差了几百分没考上的学校,如今有机会还是要一睹其风采;一部分是现场“教学”,清华北大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很多家长带孩子提前来感受一番、沾沾“学气儿”,其间也必然少不了“你看人家的学校”“等你长大了”等谆谆教导。还有就是,很多人慕名而来,但就是单纯看热闹的。

应该说,大学制定限客措施也可以理解。不过,正因为名额有限,资源紧张,“迫使”一些有条件的人动起了歪脑筋。有的出钱摆平,为了省时省力地进入校园,选择向“黄牛”付钱;还有“佼佼者”如这一家四口,竟屈身于快递车中“偷渡”进校,也真是够拼的。不是说好带孩子来感受文化底蕴的吗?结果却是为达到目的偷偷摸摸、投机取巧、不择手段,手把手教孩子漠视规则、花钱走捷径,这样的人被称为“熊家长”也算客气了。

当然,有人或许会说,人家出此下策也是迫不得已,实属无奈。确实,北大清华的校门不好进,有人凌晨4点就来排队,有的在炎炎烈日下等几个小时都不一定能进场——人家好不容易来一趟,确实不甘心。但这就是不遵守规则的理由吗?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是司马迁的一句话。其实对于名校游,假如不能得偿所愿,在校门口跟孩子来一句“等你考上清华就能进去了”,留点遗憾、留点期待,不也很励志、很正能量吗?

还有,如果进入校园,名校游应该怎么游?据记者现场所见,北大校园里有人随意攀爬、吸烟、坐卧草坪;清华校园里有游客把食品包装袋、纸巾等废弃物随手乱扔,附近环卫工表示,每天都有很多垃圾,能装满七八车。很多游客参观名校时,心里是怀着敬畏,甚至充满神圣感的,言行举止都文明规范;但也确实有些人零食不停吃,怎么开心怎么来,完全把校园当成了“自嗨”的舞台……我想这些人除了差几百分考不上名校,连基本的行为规范都相差十万八千里。说到底,名校游应该是走心的,主打“内涵”的,你的涵养也要跟名校画风统一才行啊! (广州日报)

记者联系了数位出国留学学子,他们表示国外高校参观游览制度各有不同。例如英国牛津大学及剑桥大学的部分学院、美国西点军校等高校需要购买门票进入;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等高校仅接受团体预约参观,不接受个人参观游览。

前往美国匹兹堡大学深造的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赵宁说:“有些美国高校确实免费对外开放,但可能因为国情差异,我很少见到外国人扎堆游览大学校园,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

广西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可达认为,国内外情况有所不同,国外高校大多完全开放,但游客较少,游客扎堆游览的现象更是少见,而国内知名学府一直以来备受推崇和仰慕,全国各地的游客想亲历校园风采的心愿值得理解,但应当用正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

“高校风景不错,加上文化底蕴深厚、知识氛围较浓,老百姓大多是想让孩子提前感受优秀大学,激励孩子努力学习。”周可达认为,游客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也要讲究时机和方法,“参观时若孩子年龄太小或家长了解不全面不深入,走马观花式的游历不会有太好的效果,这样逛校园与逛公园差别不大。”

(新华社)

2017-08-10 2 2 燕赵都市报 c13010.html 1 如何处理“大学游” 的供需矛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