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05版:十二城

拉幕看戏一张皮影传非遗

“手提哨棒出店房,迈开虎步走匆忙;想哥哥急奔阳谷县,我与兄长情义长……”近日,廊坊安次区西太平庄村一处农家小院里,随着一声锣鼓响,王氏皮影戏第四代传承人王永跃操控皮影,说唱自如,手中皮影跟着迂回婉转的唱腔,时而上下翻舞,时而激烈打斗。安次区杨税务镇西太平庄村的王氏皮影戏班最早可追溯到清末,至今已有130多年历史。在这方寸幕布之间,王氏皮影戏一代代人传承着古老的民间艺术。

历史悠久 最早溯至清末

“王氏皮影戏班最早可追溯到清末,属河北皮影。”现年31岁的王永跃自幼跟随爷爷学艺,2009年到北京龙在天皮影剧团学习皮影戏知识和皮影道具制作,受北京西派皮影大师路联达老师指导,很快便出师。

出身皮影世家,王永跃立志要做个既会制作又会演出的“双料艺人”。选皮、制皮、画稿、镂刻、敷彩、发汗、缝缀、装杆……皮影人物的制作从选皮到影人成形上戏,最少需要八道工序,说着他拿起一块皮料制作演示。“皮影戏人物仿照传统戏曲的习惯,划分为生、旦、净、丑四种角色。皮影人物大多由头、上身、下身等11件连缀组成,操作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两手掌握的两根手杆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王永跃说。

肩负重任 匠心传承发展

“我很骄傲能出生在皮影世家,见证皮影这门艺术的发展和传承,我骨子里就热爱这门艺术,所以一直坚持至今。”王永跃介绍,皮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电影”,也是“最早的卡通”,它始于汉代,兴于唐朝,盛于清代,一路走来,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从清朝光绪年间至今,王氏皮影戏经历了四代人的努力和传承。如今,社区、乡村经常会有王氏皮影戏演出,这种形式新颖并富有张力的表演很受欢迎。

说着,王永跃便拿起皮影,点亮影灯,左手持影人的主杆,右手控制两根手杆。在灵动巧手的操控下,皮影在影窗上如流星飞电,其手中的红缨枪上下翻飞,宛如游龙。当青灯之影穿透人物、花草、楼宇……千人千像在画幕的另一端映现,波澜壮阔的故事呈现于观众眼前。“看,这些人物不是冰冷的,而是有灵魂的。他们在用自己的身体演绎着故事。”

薪火相传 弘扬非遗文化

王永跃多次到全国各地及国外演出。连续参加《北京文博会》,2017年9月受聘北京101中学怀柔分校非遗皮影社团指导老师,并在全国少儿皮影展演活动中获得银奖。2018年参加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的赴赤峰宁城文艺志愿演出。2019年应邀参加中国民族春节晚会,获得优秀节目证书。2019年参加国庆70周年全国优秀皮影艺术院团进京大汇演活动。

王永跃每天游走在他的皮影人生里,只要一有时间就会走进校园、乡村表演皮影戏。他曾受邀到陕西、内蒙古、天津、浙江和韩国等地演出、交流、展览展示,弘扬非遗文化。“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我们,为这门艺术注入新鲜血液。”王永跃说,想让这门古老的传统文化能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扬。

(廊坊传媒网)

2023-04-18 2 2 燕赵都市报 content_180604.html 1 拉幕看戏一张皮影传非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