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16版:燕都文化

曹丕时已是中国珍果

中秋时节是葡萄上市的日子,各色葡萄摆上了百姓的餐桌。今天本版把葡萄的前世今生进行一番钩沉——

汉语“葡萄”的发音就是大宛语budaw的对音,而葡萄最重要的加工品——葡萄酒则是西方文明最典型的原生饮料。葡萄从西域传入中原后,它的枝蔓向四面八方伸展出去。经过漫长时间的洗礼,葡萄最初的异域光环逐渐褪下,走入寻常百姓家。在三国时期,曹丕就认为葡萄是“中国珍果”。关于葡萄酒最著名的唐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此诗句时刻提醒着我们,葡萄是来自西域关外的水果,自带一股胡旋舞的浪漫色彩。

尼雅遗址有了葡萄酒的影子

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植物之一。葡萄原产于欧洲、西亚和北非一带。据考古资料,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是小亚细亚里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大约在7000年以前,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也开始了葡萄的栽培。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波斯(即今日伊朗)是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欧洲最早开始种植葡萄并进行葡萄酒酿造的国家是希腊。

尼雅遗址是汉晋时期精绝国故址,位于中国西北部新疆的民丰县。年代为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5世纪。1906年,斯坦因进入尼雅遗址时就发现城外的果园里曾经种有大量的葡萄。

在一块尼雅遗址出土的印花棉布上人们也发现了葡萄酒的影子。这块印花棉布出土时就已经残缺不全,不过左下角的一幅小型菩萨像完整无缺。

这位菩萨背后有佛光,上半身赤裸,带有项链和手镯,更引人瞩目的是菩萨手中的牛角杯。菩萨左手扶着杯颈,右手端住杯底,在牛角杯的杯口画着一串葡萄,这无疑是在告诉人们她手里端的是葡萄酒。当年尼雅推崇佛教,菩萨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画中让菩萨端着葡萄酒杯也体现出当时葡萄酒在尼雅是多么重要。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尼雅遗址的一些墓葬中发掘出了作为陪葬品的葡萄酒。葡萄酒同织锦等其他珍贵的物品一起陪葬,说明葡萄酒当时是比较珍贵的。

带回葡萄的是汉将李广利

《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建元三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当地居民“认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史料中的“蒲陶”就是汉代人对葡萄的称呼。

张骞是有了系统历史记载以来,第一个出使西域者。他远赴西域十几载,带回了关于西域各个方面的信息。因此,人们喜欢把各种传自西域的东西都算在他的头上。

葡萄的东传真正在史书中有记载的是在《汉书》与《太平御览》中。据两书记载,带回葡萄的是“贰师将军”李广利。李广利曾经三征大宛,时间大约在前75年—前65年之间。

李广利大获全胜后带着缴获的天马和当地的特产回到长安,这其中就有葡萄的种子,或许也有葡萄干、葡萄酒。

而历史上最喜欢吃葡萄的皇帝,非魏文帝曹丕莫属。曹丕经常当着群臣的面赞美葡萄:“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陶。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腻,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在曹丕眼中,葡萄酸甜可口、清凉解暑,没有比它更好的水果了。

北魏时,宫人们如果得到赏赐的葡萄,那真是“转响亲戚,以为奇珍,得者不敢辄食,乃历数家”,首先让所有的亲朋好友都知道:主子赐给我葡萄啦!再把葡萄送到亲戚朋友家欣赏一遍,之后才敢开吃。

陈叔达以葡萄敬母的故事在历史上也很有名。有一次唐高祖举行宴会,桌上的水果中就有葡萄。但是侍中陈叔达却没有吃自己盘中的葡萄,而是把它用细纱仔细地包裹起来。唐高祖看到后觉得奇怪,便问他为何不吃。陈叔达说自己的母亲今日口干上火,听说吃葡萄能够生津止渴,所以带回家孝敬老母。高祖听后感叹道:“毕竟你还有可以孝敬的父母啊!”说完后竟然呜咽地哭起来。

唐代马乳葡萄引入长安

高昌种植优质葡萄,历史悠久,在南北朝时期已经被中原人知晓。而高昌种植的葡萄品种,名为马乳葡萄,也就是今天“马奶子”葡萄的祖先。

唐朝把高昌的马乳葡萄引入长安后,增加了内陆葡萄的种植,葡萄酒酿造也有了很大发展。

宋代,葡萄继续流行。当时葡萄的主要产区之一是今山西太原地区。此地因气候干燥,所产的葡萄特别甜,是酿造优质葡萄酒的原料。而在传统的葡萄产区——西北地区,葡萄依然广泛种植。

葡萄的品种逐渐增多,除了前文提到的马乳葡萄外,还出现了水晶葡萄、龙眼葡萄等新品种,葡萄的栽种也遍及大江南北。

元代,蒙古人喜好喝酒,葡萄酒是当时极为流行的饮料。为了给酿酒提供充足的原料,葡萄种植业继续发展。当时的农书《农桑辑要》中已经有了对葡萄栽培的指导。

明清时期,西方的葡萄种植法传入中国,极大地提高了葡萄的产量。明代农学家徐光启曾试验用西洋法种植葡萄,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在给儿子的家书中,徐光启估算产量道:“(按西法栽葡萄)则七、八尺地便是一株,一株上便可生子数斗。每一亩可收百担。”产量相当高。

山西葡萄来自粟特人

长期以来,学术界都公认自葡萄从西域引进中国的2000多年来,只有山西地区始终将其种植并延伸至今。学术界公认山西葡萄是由粟特人由西向东带来的。北朝晚期,随着粟特人的大规模内迁和其在社会生活中重要性的提升,葡萄酒酿造业已经成为山西地区一项重要产业。

现藏于山西博物院的北魏铜鎏金童子葡萄纹高足杯,高11.5厘米,1970年出土于代县。腹部装饰五组缠枝葡萄纹,葡萄枝蔓缠绕成环,环内饰童子采摘葡萄纹样,藤蔓间饰有禽鸟,通体鎏金。

其题材为童子收获葡萄,在铜杯的腹部满饰葡萄枝叶和葡萄,其间有童子五人似在采摘。杯身上的内容与古代希腊、罗马的酒神节有着内在联系,随着波斯帝国的扩张,原本盛行于南欧一带的酒神节也随之传入西亚,形成了具有波斯风格的酒神崇拜,而这种文化又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国。

这件出土于代县北的异域酒器,不仅是彼时民族大融合的证明,也是北魏社会生活的写照。此杯为波斯萨珊王朝时的酒器,做工精湛,品相完好,是印证北魏平城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资料。 (本报综合)

2021-09-29 2 2 燕赵都市报 content_102896.html 1 曹丕时已是中国珍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