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16版:读经典 学党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油画《科学的春天》

1978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提纲挈领地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3月31日,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在闭幕式上发表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用诗一般的语言宣告:“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重温经典

郭沫若

科学的春天

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我是上一个世纪出生的人,能参加这样的盛会,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

我们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曾经有过杰出的贡献。现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民族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复兴。恩格斯在谈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曾经说过,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今天,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革命和建设,更加需要大批社会主义时代的巨人。我们不仅要有政治上、文化上的巨人,我们同样需要有自然科学和其他方面的巨人。我们相信一定会涌现出大批这样的巨人。

科学是讲求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同时,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科学工作者同志们,请你们不要把幻想让诗人独占了。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大都变成了现实。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我国人民历来是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勇于革命的。我们一定要打破陈规,披荆斩棘,开拓我国科学发展的道路,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我祝愿我们老一代的科学工作者老当益壮,为我国科学事业建立新功,为造就新的科学人才做出贡献。

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高峰。你们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坚,任重而道远。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地学习,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更加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攻关。赶超,关键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趁你们年富力强的时候,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吧!

我祝愿全国的青少年从小立志献身于雄伟的共产主义事业,努力培育革命理想,切实学好现代科学技术,以勤奋学习为光荣,以不求上进为可耻。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这个发言,与其说是一个老科学工作者的心声,无宁说是对一部巨著的期望。这部伟大历史巨著,正待我们全体科学工作者和全国各族人民来共同努力,继续创造。它不是写在有限的纸上,而是写在无限的宇宙之间。

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历史背景

把知识分子看作自己人

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小平同志的讲话稿一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有两个主要论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邓小平非常喜爱“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句话。1988年,他会见外宾的时候又说了一段话:“过去说,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了,恐怕是第一生产力。”

在学习讨论中,大家认为,邓小平讲“第一”,不仅仅是个序列问题,他讲的是“第一重要”,因为科技推动了其他的生产力。还有一句话,文献中没有发表,他说:“如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知识分子就不是老九,是第一。”大家当时都很震惊,这是他多年来独立观察思考得出来的结论,却又符合当代世界发展的实际。

现在我们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家都觉得这是常识,却不知道这句话有千钧重。把知识分子当成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看作自己人,这在当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堪称翻天覆地的变化。(《财经》)

党史链接

临时决定

闭幕式有一个讲话

《科学的春天》这篇名噪一时的讲话,并非出自当时已重病在床的郭沫若之手,而是由其时尚默默无闻的年轻人胡平代写的。

胡平原来是中宣部国际宣传处的干事,当时正在“中宣部留守组”待分配,并参加全国科学大会文件起草组的工作。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邓小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全场掌声雷动。与会的科学家们欢欣鼓舞,有的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为了跟邓小平在开幕式上的讲话内容相呼应的,大会领导决定在闭幕式上再请一个人来讲话,掀起一个新的高潮。

大家觉得最合适的人选就是郭沫若。“当时,郭老是中国科学院院长,又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地位很高。”胡平回忆到。但是,郭沫若正重病在身,让他亲自来写这个发言稿显然不可能了。

这时已经是3月26日前后,31日大会就要闭幕了。胡平提议请作家徐迟来写这篇讲话稿,大家一致同意。当天下午,胡平来到徐迟驻地友谊宾馆。徐迟一口答应说:没问题,明天来拿稿子。第二天,胡平如约取到了稿子。徐迟的文章很是浪漫,作为一个诗人对科学大会的感想,发表在报纸上是可以的。但是,作为大会闭幕式上的正式结束语,大家一致觉得不合适。

怎么办?再找人写已经没有时间了。负责大会文件起草工作的童大林斩钉截铁地说:“不考虑在外面找人了,就在我们内部找吧。”主管文件起草的吴明瑜推荐胡平,大家都表示同意。几十年后,胡平依然记得当时的情况,他笑着说:“我当时一个劲地推托,而大家呢,一个劲地说我行。”

从京西宾馆回和平里的家的路上,胡平苦苦思索。文章应从哪里下笔呢?车子晃晃悠悠,他睁开眼睛,向车窗外一看:哎呀,路边已经一片新绿,柳树成荫,春天到了。大半年来,胡平吃住在宾馆,整天泡在文件和资料里,完全没有注意到外面节气的变化。原来春天已经到来了!“我当时就觉得有一种力量迎面撞来,全身心震颤。这个春天真是来得恰逢其时啊!它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春天,也是我们中国社会的春天。”

胡平撰写的讲话稿修定后立刻打印出清样,送到郭沫若手里。郭老躺在病床上,边看边点头,最后要了一支笔,在一个地方加了几个字,然后郑重地签上“郭沫若”三个字。

(人民政协报)

2021-05-20 2 2 燕赵都市报 content_85480.html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