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02版:英雄赞歌

赵力合:“奇袭白虎团”英雄隐乡间

图为赵力合老人近照。

通讯员曹志丽、赵芳 燕都融媒体记者李家伟/文 通讯员贾帝/图

编者按

70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灿若群星的英雄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他们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本报今起推出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系列报道,请读者跟随记者,一起聆听英雄的故事。

在赵力合老人的儿子赵铁道看来,自己的父亲跟其他的农村老人没有什么不同。虽已年近九旬,但老人仍旧能够每天去采买生活物资,愿意跟村上的“老哥们儿”一起晒晒太阳聊聊天。除了有些耳背,腿前几年摔过一回行动稍有不便之外,老人的硬朗、健康,是儿女们最大的幸福。但外人却想不到,这位看似普通的乡间老人竟是当年“奇袭白虎团”的战斗英雄!

“奇袭白虎团”英雄

“奇袭白虎团”的故事家喻户晓。但鲜为人知的是,奇袭白虎团尖刀班班长原型,是任丘市北汉乡赵范庄的志愿军老兵赵力合。

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203师607团侦察分队副排长杨育才率领一个侦察班,化装成南朝鲜军潜入南朝鲜军首都师防御纵深,一举摧毁了南朝鲜军首都师第1团——“白虎团”团部。在这场战斗中,赵力合作为“化袭班”的副班长、第一突击手、第一组组长,负责歼灭敌团部警卫力量——警卫排,为战斗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志愿军司令部给他荣记集体特等功一次和个人一等功一次。

赵力合(曾用名赵顺和)1931年农历三月生,任丘市北汉乡赵范庄村人,今年89岁。他出身于赵范庄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早年丧父,衣食无着,自幼在刘庄等村给人扛活,风餐露宿,尝尽人间疾苦,练就了坚毅刚强的性格。

1947年,赵力合经人介绍在邻村魏庄加入冀中独立八旅,即68军的前身。参军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解放清风店、石家庄、元氏等著名战役,出生入死,浴血奋战,4次荣立三等功。

赵力合于1951年8月随68军出国入朝参战。1952年春,敌军用七个师的兵力进攻我军阵地,狂轰滥炸,弹片横飞。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师部派赵力合所在的607团前去打先锋。他们冒着敌军的连天炮火,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冲锋,整整打了一天一夜。全团战士为坚守阵地大多牺牲,后援部队又上来一个团,才把敌人彻底击溃。此后,他们驻扎在朝鲜东海岸休整了13个月,机智灵活搞奇袭。

老英雄讲战斗故事

1953年,赵力合调到侦察排。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志愿军司令部决定在金城以南地区发起夏季反击战役。李承晚把号称百战百胜的王牌部队“白虎团”部署在前沿阵地,企图负隅顽抗。我军决定打掉敌军这个团。

1953年7月13日,遵照命令,203师组织了以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为首,侦察英雄赵力合、李培禄等13人组成的尖刀班,出奇兵直捣虎穴,深入敌后打掉了当时最精锐的“白虎团”团部,推动了整个战斗的胜利。

老人回忆起当时的经过仍然记忆犹新。1953年7月13日晚,天气阴沉,伸手不见五指。出发前,首长千叮咛万嘱咐,还给他们敬了壮行酒。整个尖刀班分成3个组,副排长杨育才个子最高,皮肤白,鼻梁高,他化妆成美国顾问。联络员韩淡年化装成南朝鲜军小队长,其他人都换上南朝鲜部队的服装和武器装备。赵力合由于身经百战,枪法准,又有排雷和爆破技术,被安排为第一突击手,第一组组长,任务重大。

在我军炮火的掩护下,他们首先穿过了敌我之间的一片开阔地,接着冲上已被609团侦察排占领的380高地,从这个高地山口南下,很快就插到415公路。

正在快步行军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后面多了一个人,因为脖子上没有白毛巾,认定不是自己人,经联络员审问,原来是一个向后逃跑的南朝鲜兵。联络员从他嘴里获得了当晚的口令,有了口令就更加畅通无阻。可到了最后一道关卡,敌人就是不让过,非要专用通行证和袖标才能放行,联络员指着“美国顾问”和敌哨兵说了好大一会儿才让通过。经过一座桥时,敌人的一个车队突然开了过来,车队很长,车与车之间空隙也较小,而且后面还跟着一辆坦克。杨育才、赵力合与大家三言两语一商量,决定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他们把手榴弹扔进敌人的车厢,用爆破筒把坦克炸得横在公路上,这时我们的穿插营也赶到了,敌人以为志愿军的大部队打过来了,纷纷抱头鼠窜。尖刀班趁着混乱顺利通过公路,按照预定方案,直扑“白虎团”团部。

赵力合带领第一突击组,具体任务是消灭白虎团警卫排。敌警卫排埋伏在紧挨敌团部后边的一个小山上,赵力合率领全组迅速攻了过去,这时杨育才带领的一组攻进“白虎团”团部,战斗打响,敌警卫排一见这种情势,仓皇逃跑。赵力合率领战斗小组追击半里多地,以公路转弯处的巨石作掩体,截击敌人溃军。子弹少敌人多,6个敌人冲上来,赵力合仅带3人,最后就同敌人展开肉搏战。结果打死4人,逃跑2人,接着赵力合率领战友靠近敌团部。

敌人增援的一个团长发现外边枪响,就偷偷溜掉了,又一名副团长出来观察,被我军一枪击毙。这时密集的子弹射入“白虎团”团部,杨育才率全体化袭班包抄上去。敌人一下子慌了手脚,乖乖地缴了枪。

尖刀班13名战士无一伤亡,全部安全返回阵地。此战结束后赵力合由于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一等功。

解甲归田建设家乡

赵力合于1954年底随军撤回徐州驻防,后又入大西南参加剿匪。

赵力合曾经说过:“战场上我们是尖刀,回了家我依然要发挥余热,教育儿孙们保家卫国。”

1957年他主动要求回乡务农,建设家乡。回乡后曾任村党支部委员、民兵连长、副书记,还是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任丘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经常为学生们作报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从不计较个人名利,不居功自傲,默默地奉献着余晖余热。他虽然脱下了绿军装,但依然生动地诠释了共产党领导下革命军人的先进性,延续着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的红色基因,发扬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赵铁道说,父亲这些年很少跟他们说起什么大道理,但父亲本身的经历,就足以说明了许多道理。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每当有人说起父亲的英雄事迹时,父亲总要说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也常常面对现在的好日子,想起那些战友,父亲有句话,是个反问——“那些死了的呢?”这句话,直抵人心深处。

2020-10-23 2 2 燕赵都市报 content_59359.html 1 赵力合:“奇袭白虎团”英雄隐乡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