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07版:红色土地上的新征程

喜峰口: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喜峰雄关大刀园内的大刀壮士雕塑。

张国华讲述喜峰口长城抗战史。

喜峰口长城抗战博物馆内陈列的大刀。

如今的“长寿村”。

如今的“长寿村”。

燕都融媒体记者 闫漪/文 王青峰/图

地处唐山市迁西县滦阳镇石梯子村的喜峰口,群峰矗立,险要天成,是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关隘,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1933年,喜峰口长城抗战爆发,在长城沿线布防的国民革命军第29军将士用大刀血战喜峰口,砍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喜峰口战役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而取材于此役的《大刀进行曲》更是传唱至今。80多年来,舍生取义、捍卫民族尊严的“大刀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喜峰口战役也早已写入世界军事史册。

烙印

大刀诉说着曾经的抗战烽火

8月11日,蓝天白云映衬下,喜峰口老婆山雄伟壮丽,风景如画。很难想象,1933年,这里曾经刀光剑影、喊杀震天……喜峰口红色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前的“抗战烽火”主体雕塑,告诉前来的人们——中华民族血性抗战的烽火从这里点燃。

每每提及喜峰口长城抗战的历史,张国华总会不禁眼含泪花,却激情满满。张国华是土生土长的迁西县滦阳镇宋庄子村人,是听着喜峰口长城抗战故事、哼唱着《大刀进行曲》成长的一代。作为迁西县当地有名的民营企业家,他一直怀揣浓厚的“红色情结”。为纪念喜峰口长城抗战和在战斗中牺牲的英烈们,十几年前,张国华投资兴建了喜峰雄关大刀园,使这里成为人们缅怀抗战先烈、重温抗战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刀园内,喜峰口长城抗战博物馆里陈列着众多喜峰口战役留下的珍贵遗物,8把29军大刀队浴血杀敌的大刀早已锈迹斑斑,静静地躺在橱窗里,默默诉说着这里曾经的抗战烽火。

1933年,日本侵略者欲侵华北,从喜峰口入关。国难当头之际,国民革命军将领宋哲元和他率领的29军将士,紧急奔赴喜峰口。在敌我双方武器装备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从109旅自愿报名的战士中挑选了500名彪形大汉组成“大刀敢死队”。在“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誓言激励下,大刀队深夜绕过悬崖峭壁,手持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与敌人展开生死肉搏。这场战役砍杀日军千余人,500人的大刀队壮烈牺牲了477人,仅生还23人。

“1933年3月,在喜峰口爆发的长城抗战,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喜峰口百余场战役中,29军累计歼敌5300多人,砍伤日军2000多人。”张国华激动地说,29军用大刀砍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作曲家麦新取材29军大刀队英勇杀敌的感人事迹,谱出了激昂的《大刀进行曲》,传唱至今。

“喜峰口战役成为中国抗战史上的荣耀,被写入世界军事史册。而大刀也便成了喜峰口战役最具代表性的抗战文物。”张国华说。

在喜峰雄关大刀园内,巍巍耸立的长城抗战纪念碑、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栩栩如生的大刀壮士雕塑、重达29吨的巨型战刀,以及那棵见证了抗战烽火的“华盖栗神”……在66岁的张国华看来,这不仅生动再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更集中展现了为民族独立自由而奋斗的“大刀精神”,为人们筑起一座精神的丰碑,让人们永远不忘国耻,永远不忘喜峰口战役的荣耀。

重生

“长寿村”酝酿着更大的发展

80多年过去了,有着“长寿村”美誉的石梯子村满眼苍翠,枝繁叶茂的板栗树群落正铆足劲儿地孕育着累累果实。“再有一个月的时间,覆盖全村的万余棵板栗树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大丰收,也将迎来全国各地的采摘游客,那是全村最热闹和繁忙的日子。”44岁的村民刘立全满眼幸福与期盼。

石梯子村位于迁西县滦阳镇东北部,喜峰口抗战遗址、喜峰口长城抗战纪念碑、喜峰雄关大刀园、喜峰口长城抗战博物馆,以及那首雄壮的《大刀进行曲》一起,共同讲述着这片红色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抗战故事。

随着喜峰口红色旅游景区的建设和发展,石梯子村每年都会迎来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学生团体、旅游团等,他们在喜峰口长城抗战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言、回顾历史,祭奠英烈……“大刀精神”从这里薪火相传。

“我们全村199户,610口人,在抗战故事的熏陶下,这里民风淳朴,红色历史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村里65岁的老书记都计春是土生土长的石梯子村人,一路走来,他看着村子由贫困走向富裕,发生着越来越大的变化。

石梯子村是潘家口水库淹没区,1979年搬迁至现在的位置。在随后的三到五年的时间里,村民们将2000多亩山地全覆盖式地栽植了一万多棵板栗树。1991年都计春刚刚担任村书记时,板栗树开始显现效益,现在这万余棵板栗树正值盛果期,每年产出的板栗均由喜峰口板栗合作社统一进行收购,这也成了村民一年里主要的经济收入。

“除了板栗,最近10年来,作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点,大刀园景区带动了村里农家院、采摘园等的快速发展。库区路加宽了,村里的水泥路延伸到了家门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年人均收入达到一万五六,较10年前增长了5倍多,70%以上的村户盖起了新居,小山村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外来客,给村庄带来了新活力、新思想。”谈起村庄的新变化,都计春激动得声音有些许颤抖。

石梯子村是当地出了名的“长寿村”,村民的人均寿命在82岁以上。村口的墙上,在马家家谱已故去的41人名单中,90岁以上的便有16人,这也成了石梯子村村民一直津津乐道的事。

距离大刀园景区100多米,一家农家院守在路边,不远处便是石梯子村正在尝试的“庭院式栽培栗蘑菌种驯化选育示范基地”。据现在的村书记马胜良介绍,这样的尝试始于去年6月份,待成效显现,将在全村推广。

“我们将依托大刀园景区,同时吸引外来投资,以长寿村为基本点,带动全村旅游业发展,利用现有闲置民房发展精品民宿,利用现有朝阳的山场发展太阳能发电,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各项基础设施,让村庄的路灯亮起来……”在马胜良的讲述中,石梯子这个小山村一直在酝酿着更大的发展。

2020-08-18 2 2 燕赵都市报 content_50117.html 1 喜峰口: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