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04版:信心2020

我们从来都主张摒弃“冷战”思维

李克强总理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上接03版)

打破条条框框,让更多新就业岗位成长起来

中国日报记者:今年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调低了城镇新增就业目标,调高了城镇调查失业率。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将如何遏制失业潮?如何帮助大学生和农民工找到工作?

李克强:今年我们确定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的确比去年低,实现这个目标要有一定的经济增长作支撑。我们把城镇调查失业率定为6%左右,今年4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已经是6%了,我们这样做也是实事求是。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天大的事情。这几天我看中国政府网上的留言,大概三分之一都是谈就业的。其中有一位农民工说他50多岁了,在外打工30多年,每年如此,但今年还没有找到工作,全家都陷入困境。还有一些个体工商户,已经歇业几个月了。一些外贸企业现在没有订单,影响员工就业。对他们的困难,我们要给予救助,但是从根本上说,还是要帮助他们就业。中国有9亿劳动力,没有就业,就只是9亿张吃饭的口;有了就业,就是9亿双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手。

为了稳住现有就业岗位,可以说政策是能用尽用,投入的钱也是最多的。我们规模性政策的资金,允许基层用于减税降费,而且允许用于为企业减房租、贴利息。采取这样的措施就是要把企业稳下来,岗位保得住,而且要公平合理。我们还要采取资助企业以训稳岗的政策,今明两年将有3500万人次通过失业保险结存资金来进行岗位培训,给他们缓冲的机会。即便失业了,也要努力让他们短时期内有再就业的机会。

同时还要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现在新业态蓬勃发展,大概有1亿人就业。我们的零工经济也有2亿人就业。不仅要采取更多扶持政策,而且要打破那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让更多新就业岗位成长起来。去年我们平均每天净增企业超过1万户,今年也要按这个目标去努力。

人民群众有无穷创造力。回想改革开放之初,大批知青返城,就一个“大碗茶”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两周前,我看到报道,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中国人民是勤劳的,中国的市场也在不断开拓和升级。当然,对重点人群就业,我们有重点扶持政策。今年大学毕业生创新高,达到874万人,要让他们成为“不断线的风筝”,今明两年都要持续提供就业服务。对农民工,不论是在常住地还是返乡,都要给他们提供就业服务平台。对退役军人,要切实把安置政策落实好。

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凤凰卫视记者:这次全国人大会议作出了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就此制定专门的法律。这是否表明中央调整了对香港的政策,是否放弃了“一国两制”?对于当下各方的反应您如何看待?

李克强:“一国两制”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中央政府始终强调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严格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支持特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这是一贯的。你提到全国人大刚通过的有关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定,是为了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中美之间的商贸合作应该遵循商业规则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美国继续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归咎中国,出现了更多关于中美之间“新冷战”的说法。与此同时,美中双方官员还在讨论如何为落实两国之间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创造有利条件,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发展。考虑到中国自身经济遇到的困难,您是否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让步足以解决美方关切呢?如果合作努力失败,中国经济能否抵御“新冷战”和“脱钩”的威胁?

李克强:当前中美关系的确出现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中美关系很重要,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应对传统和非传统挑战方面都有很多可以、而且应当合作的地方,在经贸、科技、人文方面也有广泛的交流,两国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不仅关系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关系到世界,所以一些问题发生后引起世界的担忧。至于你说到“新冷战”,我们从来都主张摒弃“冷战”思维。所谓“脱钩”,可以说两个主要经济体“脱钩”,对谁都没有好处,也会伤害世界。我们应该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建立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中美两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路走来很不容易,双方都从中获益。这使我想起,就在几天前,一家美国高科技公司宣布在中国武汉的投资项目开工。我不是做商业广告,但是我对他们的行为是赞赏的,所以发了贺信。这个例子表明,中美商贸界是互有需要的,是可以实现合作共赢的。

中美之间的商贸合作应该遵循商业规则,由市场来选择,由企业家判断、拍板,政府起搭平台的作用。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有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存在矛盾、分歧不可避免,问题在于怎样对待。中美关系几十年来风风雨雨,一方面合作前行,一方面磕磕绊绊,的确很复杂,这需要用智慧去扩大共同利益,管控分歧和矛盾。总之,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寻求合作共赢。这于己、于人、于世界都有利。

要让新的市场主体更多地长出来

新华社记者:讲到今年的经济工作,我们听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稳”和“保”。请问总理,这和市场化改革之间是什么关系?政府在这方面的重点是什么?

李克强: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验表明,越是困难越要坚持改革。我们宏观政策提出的“稳”和“保”,是通过市场主体去支撑的,而且是奔着市场主体的困难和关切去做的,这本身就是市场化改革的做法。

我们首先是要让市场主体活下来。政策的真金白银主要是为市场主体纾困,激发市场活力。真金白银要确保落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身上。这次政府工作报告说,要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我们现在有1.2亿市场主体,他们就是青山,留住他们,就会赢得未来。

不仅要让市场主体活下去,更重要的是通过“放管服”改革把他们激活起来。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打掉那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让他们公平竞争。这种措施看似无形,但能创造出有形的财富,干好了,不亚于真金白银的投入。

再有,就是要让新的市场主体更多地长出来。大家都知道,这次应对疫情中,像网购、快递、云办公等等一些新业态是逆势增长,有的营业收入增长了三分之二,而且现在新业态还层出不穷。这和我们这些年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都有关。我们应该把这些经验推广开,促使新动能、新的市场主体更多地成长。今年我们要努力做到平均每日新注册企业2万户左右,这是观察中国经济活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们重视中小微企业,并不是不重视大企业,还是希望大中小企业共生共荣,而且期待一些中小微企业将来会成长为大企业,形成一个相互融通发展的局面。今年我们不仅要看纾困政策用得怎么样,还要看营商环境的改善是否明显,这样可以产生乘数效应。

愿意在经济大循环中建立中日韩经济小循环

日本朝日新闻记者:世界经济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正在遭受严重打击,中国已控制住疫情,今后是否有同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各国开展经济合作的计划?中国今后在中日韩自贸协定和自由贸易体系建立方面计划如何推进?中国打算参加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吗?

李克强:在去年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上,十五国领导人共同作出承诺,今年要如期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我希望并相信这个承诺不会落空。我们也在积极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日韩都是近邻,我们愿意在经济大循环中建立中日韩经济小循环。比如说最近中国和韩国就开辟了快捷通道,让商务、技术等人员能够顺利往来,这有利于复工复产,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至于刚才你提到TPP,我理解,可能指的是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对于参加CPTPP,中方持积极开放态度。

社保基金结存和储备足以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人民日报社记者: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但是受疫情影响很多家庭收入都有所下降,甚至一些人还面临着返贫。在这种情况下今年脱贫攻坚任务还能顺利完成吗?政府将如何保障基本的民生?

李克强: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疫情过后,民生为要。怎么样保障困难群众和受疫情影响的新的困难群众的基本民生,我们应该把这项工作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我们采取的纾困政策,有相当一部分就是用于保障基本民生的。

今年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按原本的账还有500多万贫困人口,受这次疫情冲击,可能会有一些人返贫,脱贫的任务更重了。我们会多策并举,特别是要采取措施把脱贫的底线兜住,我们有把握完成今年决胜脱贫攻坚的任务。

各级政府都要以人民利益为上,以万家疾苦为重。每出一策,都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千家万户、有利于民生。今年我们在应对疫情冲击过程中,要特别认真细致地考虑把各方面困难人群保障起来,扩大低保和失业保障的范围。现在低保、失业保障、特困救助等人员大概一年6000万人左右,我们预计今年人数会增加较多。保障和救助资金是足够的,把他们保障住是有能力的。我们要求一定要把账算细,把钱用到刀刃上,使民生得到切实保障。全国还有近3亿领养老金的人员,今年我们提高了养老金的标准,说到就要做到。

实干为要,行胜于言。我们现在的社保基金结存和储备足以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但工作不能出任何纰漏。在这个事上出纰漏,就会让人们对未来没有信心。中华民族有尊老传统,我们要让社会各方面都感到希望。要统筹把各项保障落实到位,这也会有力支撑民心安定,推动经济发展。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方面的工作不是一件事,而是多件事,我们都要做好、做到位。相信中国人民的生活会更好。

关起门来搞发展行不通,等于回到了农耕时代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中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您对目前中国面对的外部形势有怎样的判断?中国将如何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于全球应对公共卫生挑战和经济严重衰退挑战,中国将发挥什么作用?

李克强:我们先看一下现在世界的变化。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给世界造成了严重冲击,带来了巨大影响。现在因为防控疫情,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明显减少,如果再持续下去,世界经济会更加严重衰退,这是危险的。如果世界经济不能够恢复增长,可能将来连疫情都很难防控。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特别需要公共产品,需要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更需要开放,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战胜疫情给世界带来的冲击,把损失减少到最小。

关起门来搞发展行不通,那就等于回到了农耕时代。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这不会、也不可能改变。我们会继续扩大与世界的合作,自主出台更多扩大开放措施。开放对各国如同空气对人一样,须臾不可离,否则就窒息了。我们在开放当中还要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当然也有人会说,要对产业链、供应链进行调整。至于企业的调整布局,是按市场规律办事,市场规律本来就是企业进进出出、生生死死。我们不能违背市场规律,凭空设计,而是要让市场更加相互开放。

坚持双向开放,那就要友好相处。第一,我们希望同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国家不管大小、贫富、强弱,都应该遵循这个规则。相处规则如果有不完善之处需要调整改革,大家一起商量着办。第二,互利互惠。既然是合作,就要共赢,独赢是不会长久的,吃独食也是行不通的。只有在共赢中大家才能够共同成长。再有,就是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各国都有各自的长处,都要担负起应尽的国际责任,携手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会担负起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责任。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我们推进的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的规模性政策,会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希望中国还是大家看好的投资沃土。我们愿意进口更多国外商品,成为面向世界的大市场。

至于说到怎么应对疫情这场公共卫生挑战,让世界经济走出困境,我前面多次说了,要同舟共济、携手同行。我希望并相信,各国人民共同努力,疫情之后会更开放,衰退之后会有新繁荣。

(据新华社)

2020-05-29 李克强总理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2 2 燕赵都市报 content_38677.html 1 我们从来都主张摒弃“冷战”思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