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04版:文谈

口罩简史: 你买不到的口罩从来都是奢侈品

伍氏口罩

伍连德

中世纪的鸟嘴面罩

今天,你戴好口罩了吗?据说,如今最好的炫富手段,就是晒出家里一箱箱的口罩;最好的促销手段,不是买一送一,而是来了就送口罩。但你也许不知道,在口罩的历史中,一位华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还被提名过诺贝尔医学奖。

我国是最早使用 “口罩”的国家

有观点认为,我国是最早使用“口罩”的国家。先秦时代,为防止各种污染物以及恶臭的空气、口气干扰,古人开始使用丝绢做成简易“口罩”,起到遮盖口鼻的效用,关于这方面的文献记录包括《礼疏》《孟子》等。《礼记·曲礼上》载:“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孔颖达注疏中的第一个解释是:“掩口,恐气触人。”更体现了古人之于口罩卫生防护的本意。

《马可·波罗游记》里记载:“在元朝宫殿里,侍奉皇帝饮食的,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而这样蒙口鼻的丝巾,是用蚕丝与黄金线织成,也就是最原始的口罩,可谓一种奢侈品。

在西方,公元一世纪,哲学家和博物学家普林尼利用松散的动物膀胱皮肤捂住鼻子来过滤粉尘,以免在粉碎朱砂时吸入这种有毒的汞硫化物。

中世纪的西方医学界认为霍乱、黑死病等传染病都是由空气中的“瘴气”产生的,所以为了抵御“瘴气”,当时的一些医生在诊断呼吸疾病的时候都会带一个鸟嘴面罩,这些面罩里会放置一些香料和草药,以阻断疾病传播。

现代首款医用口罩 诞生在德国

1827年,苏格兰科学家罗伯特·布朗发现了“布朗运动”,1849年,美国人刘易斯·哈斯莱特发明了“肺保护器”,本质上是一个烦琐的呼吸面具,它装有两个拍板阀门,使用羊毛过滤器来防尘。

1861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著名的鹅颈瓶实验,证明空气中存在会使物质腐败的微生物,这是一个重要转折,因为人们第一次认识到了空气中除了化学毒物之外还有生物细菌,而这也为之后的细菌防护型口罩的发明和应用打下了理论基础。

1876年,医学界创立了无菌外科,即所有手术的机械、手术服、手术帽、橡胶手套都必须严格消毒,但这时候医学界还没有对手术医生的口腔进行防护。

1897年,德国微生物学家弗鲁格通过实验证明,医护人员在手术中对着创口交谈的行为可能引起伤口感染发炎,弗鲁格的具体表述是“从外科医生咽部和龋齿中可以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讲话时唾液内的细菌会污染伤口。”

以此为基础,德国外科医学家米库里兹在同年提出:医务人员施行手术时,应戴上可遮住口鼻的消毒纱布口罩,这样的口罩被称为“米库里兹氏口罩”,这是现代意义上有记载的首款医用口罩,自此以后“戴口罩”成了医护人员的标准形象。

当然开始的口罩还非常简陋,只是用一层或几层纱布简单地把脸部紧凑地缠绕起来。在1899年,英国的一位外科医生改进了设计——他将纱布剪成长方形,在纱布之间架起一个框形的细铁丝支架,让纱布与口鼻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空间,解决了口罩呼吸不畅的问题。

随后一位法国外科医生保罗·伯蒂做了一种6层纱布的口罩,缝在手术衣的衣领上,用时只要将衣领翻上就行了,随后他改进了设计——用一个环形带子连接纱布挂在耳朵或者后脑勺上。

于是,现代口罩的形状便从此诞生了!

伍氏口罩

口罩历史中的华人贡献

在口罩的历史中,一位华人的贡献值得被铭记:他叫伍连德,在20世纪初为中国的防疫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祖籍广州的伍连德1879年出生于英属槟榔屿,1903年,年仅24岁的他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07年,伍连德受当时清政府直隶总督袁世凯聘请,担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

1910年,清王朝最后一年,哈尔滨暴发了一场极其严重的烈性传染病,当时的伍连德临危受命,担任了“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他到东北后用严谨的医学方法展开调研,经过解剖和调研,他判断这次烈性传染病为“肺鼠疫”,是比普通鼠疫更严重的一种烈性传染病。

在他的隔离建议下,东北多条铁路、公路被切断,他开始组织疫区进行严格隔离,并且费了极大精力说服当时蒙昧的人们同意焚烧尸体。

在此期间,为阻挡鼠疫的飞沫传播,他发明了一种用两层纱布制作的口罩,被称之为“伍氏口罩”。这种口罩制作简单,材料易得,制作成本只需要国币两分半。

在1911年4月的“万国鼠疫研究会”上,“伍氏口罩”被各国专家称赞:“伍连德发明之面具,式样简单,制造费轻,但服之效力,亦颇佳善。”

在伍连德的努力下,哈尔滨傅家甸疫区疫情不到4个月就迅速被控制,死亡人数下降为零。这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大规模控制烈性传染病的例子。

而在接下来的1919年东北霍乱、1932年上海霍乱防疫战中,伍连德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领导作用,上海霍乱中方死亡率是7.4%,而租界中的外国人病死率是30%。

由于在鼠疫研究上的突出贡献,特别是发现旱獭在鼠疫传播中的作用,伍连德在1935年被提名为诺贝尔医学奖候选人,这是华人在那个年代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一次。

西班牙大流感 与口罩的流行

真正让口罩从外科医学器械走向大众的标志是一战时期的西班牙大流感。

1918年3月11日,这场世纪大流感在美国堪萨斯州的芬斯顿军营暴发,通过战争流传到欧洲一战战场,随后席卷全球,感染了全球超过30%的人口,在那个抗生素还没有诞生的年代造成了五千万至一亿人死亡。

口罩在流感肆虐期间变成了全民用品,为了对抗疫情,各国的人们都被强制性要求戴口罩,特别是红十字会和其他医护人员,在那个年代,照片已经诞生,我们今天依然能从众多黑白历史照片中看到当时人类戴着口罩对抗流感的身影。

现代口罩的

继续进化

在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口罩继续在不断进化。

1952年12月,英国伦敦被工业革命的浓雾笼罩,由于没有风,持续了五天的严重空气污染造成12000人死亡,口罩成为当时人们对抗工业污染的必需品。

口罩材料也在对抗污染的过程中不断进化,1960年代,无纺布口罩技术诞生,主要使用的是静电纤维滤棉。

如今,口罩已经成为一个年产值超百亿的成熟产业,口罩的贴合度、过滤效率、舒适性、便捷性也得到了大幅提升,除了医用外科口罩,出现了防尘、防花粉、过滤PM2.5等多个细分品类,在医院、在食品加工厂、在矿井、在雾霾城市,随处可见口罩的身影。

许多年后,当我们再次回忆2020年的那个不平凡的春天,希望依然能想起全民一起众志成城、戴着口罩战胜病毒的决心和喜悦。

(综合趣看博物馆等)

2020-05-24 2 2 燕赵都市报 content_37409.html 1 口罩简史: 你买不到的口罩从来都是奢侈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