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15版:文娱、艺论

《双子杀手》骨子里可能还是一部华语电影

文/刘嘉琦

导演李安身上有很多光环——2座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此成就的亚洲导演;1座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拿奖的《卧虎藏龙》还成为首部在北美市场的突破1亿美金票房的华语电影;2座柏林金熊奖,分别是导演生涯的第二部电影《喜宴》,以及踏足好莱坞拍摄的第一部电影《理智与情感》;2座威尼斯金狮奖,关键这两次得奖发生在三年之内,一部《断背山》、一部《色·戒》。

至于其他各类电影奖项,基本拿到手软,数不过来。所以,把“华语影坛成就最高的导演”前缀于李安,应没有人有异议。

大概就是因为这样大的光环,李安的新片总会备受关注。比如《双子杀手》北美影评解禁,烂番茄指数直接指向烂片级别……

这让看过电影的我有点恍惚,灵魂拷问是自己审美出了问题?还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太大?亦或是对李安的粉丝心态影响了判断?

1990年,李安拍出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片《推手》。自此启动了他一路开挂的导演生涯。从《推手》《喜宴》再到《饮食男女》,构成了李安电影的开端。这三部曲,被称为“家庭三部曲”或者“父亲三部曲”。

父亲的期待,因电影梦而与父亲长年的“抗争”,父亲从不理解再到支持,这些情感伴随着李安一步步走来。接受采访时,李安提过,《断背山》是父亲第一次鼓励他做导演。不曾想,电影还未拍完,父亲就已故去,赢得威尼斯金狮奖后,李安说,他想把这个奖献给父亲。

对比“父亲三部曲”,感觉《双子杀手》是李安的另一个阶段——从与父亲的关系,变成与自己的关系。

电影里,当被克隆的年轻版威尔·史密斯,绝望而讽刺地大声质问:“不做杀手,难道让我去做医生、律师?”老年版威尔·史密斯却坚定地回应说:“不。是去做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去做因为杀手这个职业,我从来都没有做过的事。”

这是我的一个情绪点。

人的终极命题,大概就是与自己妥协。我们曾经错过的人生,如果有机会重来一遍,你最希望哪一部分被改写?

李安说,“这部电影是对我生命的回顾。年轻的克隆人,他保持着纯真心态,他有对未来的想象。而走过这段人生的你,想告诉年轻的自己什么?”

很多人说《双子杀手》故事简单,主题不深刻。从文本来讲,的确,这是一个不复杂,也基本没有反转的故事。甚至,本质上,这是一个很文艺的故事。一个老年的自己,因为看到自己人生重来一次的机会,实现了跟自己人生和解的故事。

但主题,并不浅薄。

克隆人技术的发明,终极目的是让人类可以治愈疾病,甚至可以复制精华的人生。但是当人生真的可以克隆,带着20岁时DNA的那个你站在你面前,他是你的谁?你最希望他做什么?这些问题,李安思考了,也抛出了他的答案,接下来,轮到看电影的你了。

写到此处不免觉得,《双子杀手》北美遇差评,或许因为这部电影骨子里,还保持着一种东方文化色彩。尤其是影片的结尾,在自我成长与自我救赎的命题面前,李安选择的是东方哲学里“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之逻辑,顺其自然,归于平淡,才能过好这一生。

就这一点来说,西方观众(也许很多习惯了好莱坞大片的观众)应该很不满足,如此大的计划,最终竟然不了了之?不可理解!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据说李安的结局也曾让北美观众很不解,一个逃脱了海难的人,抵达彼岸时,难道不应该振臂高呼:I made it!可对于东方观众来说,当少年上岸,老虎离开,仿佛神迹消失,因而,在李安的片尾,少年哭了。

曾经,电影对李安是一个心结。如今,拍电影对李安来说,像是开启了新的学习阶段。

他说,2D电影已有了百年发展,已经有了很高的成就。如今的3D电影,让他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胶片电影有自己的语言,数码电影、3D电影也应该有自己的电影语言体系。”

“120帧技术,会让导演在摄影机后,把演员的脸看得更通透,当你看得那么清楚的时候,很多过去的技术不能用了。”

“120帧技术,让电影欣赏的参与感增强了,观众需要有新的兴奋感,去替代原来的电影感知。”

其实,看完《双子杀手》,有个问题很想问李安——如果说“精英”的人生才值得被克隆,那,李安觉得他的人生值得被克隆吗?

又或者,有个带着20岁DNA的自己来到面前,李安会希望他选择过怎样的人生?

我猜,如果能重来,他还是会选择做李安,那个永远担心自己有没有下一部电影拍的李安。

2019-10-21 2 2 燕赵都市报 content_11577.html 1 《双子杀手》骨子里可能还是一部华语电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