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15版:青园

一首太过投入的干谒诗

卢海娟/文

正是雨季,八月的洞庭湖水天相接,一望无际。浩渺的烟波迷离了双眼,让人分不清哪里是苍天,哪里是湖水。它气势恢宏,足以使云梦大泽蒸腾翻滚;它波涛汹涌,足以使岳阳城摇撼动荡。多么壮美的湖水,多么广阔的天空,让人不由得想要泛舟湖上成为这山光水色中的元素。可惜眼下无舟可乘无楫可撑,长立在湖边观望,实在愧对这大好河山,这圣明世界——远来的人还能怎样呢?垂钓的人大有收获,观者徒有羡慕之情,却无缘投身其中啊!

——这是干谒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所描述的内容。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诗,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唐朝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参加科举的考生大多会在正式发榜前到考官那里毛遂自荐或把自己炒作为舆论的焦点,从而在科举中取得更好的名次,这种行为被称为“干谒”。这在唐朝是普遍存在的。

一直被归于干谒诗并被古人奉为经典的,便是诗人孟浩然写给张九龄的这首投赠之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此诗是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来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下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赏识和录用。诗中写洞庭湖,实是借湖写人,湖水广阔无垠,水天一色,既写人的胸怀,也写人的能力,湖水的气势便是人的名气,湖水的波澜便是人的声望。孟浩然是天真赤诚的——只有发自内心的崇拜与敬仰,才能把前两联诗句写得这么磅礴大气动人心魄。

后两联也是写人,写的是自己,都说干谒诗要写得不卑不亢不露痕迹,孟浩然的这首诗,可谓犯了大忌:前两联高亢至极,后两联又卑微到土里——仿佛一场风暴刹那间烟消云散,站在湖边的人有点战战兢兢。也有“欲济”之心,可是这个“欲”不是跃跃欲试,而是犹犹豫豫,甚至还有些忸怩。也感觉“端居”之耻,不过这个“耻”也并不深刻,只是觉得游手好闲实在不是那么回事。尾联更写得卑微到琐碎:这湖边有这么多的垂钓者,我呆坐在那里,徒有羡鱼之情。

清代屈复《唐诗成法》云:前半何等气势,后半何其卑弱!

如果把这首诗当作一般的七律来看,这确实是一首好诗:有大手笔,大气魄。洞庭湖浩渺烟波尽收眼底,而自己的卑微与胆怯,也写得入木三分。

独独对推荐者来说,这却是个难题。

难就难在,按才华来讲,孟浩然值得推荐,除此以外,实在值得商榷。

做官的人,太天真就不适合,太不自信也不适合。

把做官的人看得那么嚣张霸气,自己偏偏又那么孱弱怯懦,怎么看,这都不是块当官的料儿。

事实也正是如此。孟浩然辗转京城数十年,连最小的官职也没混上,好在他心态好,终于认识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不在繁华的京城,而在山水之间,山水田园才是属于他的地盘,于是回到他的襄阳,成就了他山水田园诗的盛名。

一首太过投入的干谒诗注定不会给主人带来亨通官运,一首注入真情的诗却会传唱千古。今天,没有人再去探讨一首诗里的小小企求,只有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历久弥新,在每一张激情吟诵的口中,跌宕起伏。

2019-09-25 卢海娟/文 2 2 燕赵都市报 content_9103.html 1 一首太过投入的干谒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