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14版:青园人文燕赵

先祖椒山公的两封遗书

《杨继盛行书诗文稿》

椒山名联

雄安新区容城县北河照村,杨继盛故里祠堂

杨继盛写给两个儿子(应尾、应箕)的遗书手稿

杨继盛写给夫人张贞遗书的手稿

杨继盛弹劾首辅严嵩的奏章底稿

杨继盛画像

续涛/文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被誉为“大明第一硬汉”的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在历史上似乎被符号化了:拼死劾奸、大忠大义、铁骨铮铮。在家庭中,这条硬汉对妻妾对儿女,心却是软软的。

杨继盛有一个暖暖的家,琴瑟和谐,儿女可爱。在就义前夕,他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妻子,一封给两个儿子。给儿子的遗嘱中,在为人行事、读书学习等各方面都做了嘱托,事无大小,谆谆教诲,期盼两个儿子健康成长,成为人中君子,殷殷之情渗透字里行间。给妻子的遗书中,观点不同流俗,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一、写给夫人的信:《愚夫喻贤妻张贞》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农历十月二十七日,是《大明律》规定的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行刑日。

十月二十六日,监牢中的杨继盛在等待皇帝的执行死刑最终批复的同时,气定神闲,一丝不苟地写下两个遗嘱:一个写给夫人(《愚夫喻贤妻张贞》);一个写给自己的两个儿子(《父椒山喻应尾应箕两儿》)。

由于夫人识字不多,两个儿子尚年幼(大儿子11岁),两封遗书用当时的白话写成。临难而不苟,笔画清晰,字迹清秀端庄,成为优秀的书法作品而为世人所景仰。杨继盛就义10年后,陷害杨继盛的主谋之一严嵩之子严世蕃被诛,临刑前握笔不能成书,一字未遂,号啕大哭。忠奸之辨,由此可见一斑。

杨继盛在写给夫人的遗嘱中,最关心的是夫人的死生。他从情和理两方面试图劝导夫人好好生活,莫寻短见。他写道:

“古人云: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盖当死而死,则死比泰山尤重;不当死而死,则死无益于事,比鸿毛尤轻。”

“……你是一个激烈粗暴的性子,只怕你不晓得死比鸿毛尤轻的道理,我心甚忧,故将这话劝你。……若夫主虽死,尚有幼女孤儿无人收养,则妇人一身乃夫主宗祀命脉、一生事业所系。于此若死,则弃夫主之宗祀,隳夫主之事业,负夫主之重托,贻夫主身后无穷之虑,则死不但轻于鸿毛,且为众人之唾骂,便是不知道理的妇人。”

由此,我想到,杨继盛就义90年后的明末,民族英雄史可法,面对重重围困扬州城的清兵,誓与孤城共存亡。他曾几次修书给城外的夫人,“泉下相候”,希望夫人随他而去,对后事的安排与杨继盛迥异。

那么,杨继盛的夫人到底殉夫了没有呢?几百年来的说法是,杨继盛英勇就义,夫人张贞壮烈殉夫,人们深信不疑。真实的情况是,杨夫人听从了丈夫的劝告,抚养幼子成人,七十余岁时寿终正寝。人们之所以相信夫人的殉夫,应当和戏曲《鸣凤记》的演出有关。隆庆元年(1567),杨继盛得以平反昭雪,翌年,以忠臣斗严嵩为主要内容的戏曲《鸣凤记》问世——这是中国戏曲史上的首部时事剧。可能是为增加戏剧冲突效果,也可能是“合理想象”,剧中的杨夫人张贞壮烈殉夫。数百年来,人们对这个结局深信不疑,包括严肃的学术著作也持此说。直到20世纪70年代,杨夫人张贞的墓志被发掘,这才真相大白。

二、写给儿子的信:《父椒山喻应尾应箕两儿》

在历史上,杨继盛的诗留传下来的共有80多首,其中有两首是写小儿探监时和他在一起时的情景。其一:《五岁儿入视,遣归不去,同宿数夜有感》;其二:《小儿索余画骑马官,因索诗随吟父子问答口号》。第二首内容为:

我已因官累,尔何又爱官?

街前骑马者,轰烈万人看!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儿呀,我已经因为做官遭罪,你又为啥喜欢当官呢?爸啊,你没见街上骑大马的官吗?有那么多人在围观呢!

诗用白描手法写就,简单易懂。父子问答,天然成趣。“口号”,表示随口吟成,类似“口占”。读这首诗,可以看出杨继盛的舐犊深情。

这个来探监的小儿子名叫应箕,1549年生于南京。1553年至1555年,杨继盛在刑部狱。这样算来,杨应箕当年也就五六岁。应箕是他的第三子。

之前,杨继盛还有个长子。杨继盛在《自著年谱》中记载:“丙午年(1546)三十一岁。二月,长子殇,此子方七岁,甚聪敏,且知孝道,若成人然。死之日,予甚哀之。”戚戚之情,哀哀我心,一位父亲的丧子之痛跃然纸上。

身陷狱中,杨继盛记挂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并给他们留下了一封遗书。其中,重点谈了立志、做人、读书、交友、亲族关系、居家之要等方面的问题。千叮咛万嘱咐,细细说来,殷殷之情渗透字里行间。其中,有的段落成为千古名句,遗书被后人作为教子名篇。

“人需要立志。初时立志为君子,后来多有变为小人的。若初时不先立下一个定志,则中无定向,便无所不为,便为天下之小人,众人皆贱恶你。你发愤立志要做个君子,则不拘做官不做官,人人都敬重你,故我要你第一先立起志气来。”

“与人相处之道,第一要谦下诚实。同干事则勿避劳苦,同饮食则勿贪甘美,同行走则勿择好路,同睡寝则勿占床席。……人有恩于我则终身不忘;人有怨于我,则即时丢过。见人之善,则对人称扬不已;闻人之过,则绝口不对人言。……人之胜似你,则敬重之,不可有傲忌之心;人之不如你,则谦待之,不可有轻贱之意。”

读读看,460多年前的教子篇,放到现在,是不是仍然适用?

三、遗书中对侍妾的安排

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杨继盛在遗书中对侍妾的安排。

有明一代,官员纳妾是很正常的。“妻妾成群”者不在少数,而极个别的不纳妾的官员反倒成了“另类”。当时,妾大多是花钱买来的,往往被视为商品,可以由主人随意处置,“夫死妾卖”是很平常的处理方式。杨继盛纳有一妾,名二贞(夫人名张贞)。他在给夫人的遗嘱中,对二贞做了如下安排:

“二贞年幼,又无儿女,我死后就着他嫁人,衣服首饰都打发他。我在监三年,他发心吃斋诵经,是他报我的恩了,不可着他在家守寡。”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决定!在“三纲五常”被认为具有“普世价值”的传统社会,这个“反传统”的决定,人性的光辉熠熠闪耀!长杨继盛两岁的著名清官海瑞,因其女儿从仆人手中接过食物来吃,便将女儿锁在屋里活活饿死。这样一比较,铁骨柔情的杨继盛就更加值得敬重了。

(公众号“京畿学堂”。作者:续涛,族名杨晨光,杨继盛第十六代孙)

2019-08-19 2 2 燕赵都市报 c146293.html 1 先祖椒山公的两封遗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