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14版:青园

武强年画:木刻版上的民俗画卷

武强工匠在制作年画刻版

冯骥才为武强年画题词

年画中的纸马

《六子争头》

印画工具

年画中的武门神

武强年画珍贵的明清木刻版

徐东坡/文

“色又鲜,纸又白,年画打从武强来。门神灶马花花纸,娃娃美女笑颜开……”作为传承久远的民间艺术,武强年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东方圣经图解”;冯骥才曾赞它:“应说年画百家好,自是武强天下雄”;举世闻名的大英博物馆,也珍藏着一批来自武强的年画。

武强年画以淳朴清新的艺术风格、富有乡土特色的艺术形式、贴近百姓生活的题材内容,在世界艺术之林闪耀着独有的光辉。

1993年,武强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木版年画艺术之乡”。2006年,武强年画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泥土”里诞生的瑰宝

年画,又叫“喜画”,是地地道道源自民间的“土特产品”。武强年画约始于宋元时期,制作当初就远离了庙堂,反映了活色生香的百姓生活。

史载,当年的武强比较贫困,穷则思变,当地人有着自己独到的脱贫办法。《深州风土记》载:“武强地瘠人贫,物力稍绌,民往往画古今人物,刻版集印五色纸,入市鬻售,悦妇孺。其事至鄙浅,然颇行远……”加之当地水陆交通发达,纸张、版材、颜料也能就地生产,这些风格多样、色彩斑斓的“五色纸”自然在农户手中应运而生了。

武强年画的制作,与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宗教信仰、民风民情、节庆习俗联系密切。

拿传统的戏曲年画来说,武强地处冀中平原,明清时候戏曲小说繁荣发展,当地戏曲“草班子”甚多,河北梆子、老调梆子、京剧皮黄等在这里流行。传统剧目《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小五义》等,或演绎绿林豪杰,或追溯神仙传说,或表达男女情爱,带着燕赵大地慷慨激昂的古风,贯穿着老百姓喜欢的忠孝节义、人伦情感。聪明的画匠看到商机,把戏曲融入画中,以年画形式描摹社会风情,得到了上至王公贵族、下到普通百姓的追捧和喜爱。

年画制售的鼎盛时期在康熙到嘉庆年间,以武强南关为中心,几乎“村村点染,户户丹青”。一首民谣唱道:“山东六府半边天,比不上四川半个川。都说天津人马厚,不如武强一南关。一天能唱千台戏,不知戏台在哪边。”道出了武强年画的繁荣景象。

农忙务农,农闲作画,是这里独有的风景。每年正月刚过,这些兼职的“艺术家”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开工前老板要请喝“掌灯酒”,平时根据行情,还要加班加点。秋冬旺季一到,来趸画的客商络绎不绝,热闹得像庙会,各家画店纷纷挂出自家绝活儿,一张张神像人物庄严肃穆,一幅幅戏曲故事引人遐思,仿佛瞬间眼前搭起了无数戏台,唱起了大戏,真印证了前面那句话:“一天能唱千台戏,不知戏台在哪边”了。

2.武强年画有讲究

早期的武强年画讲究“十分年货七分神”。到了清代、民国,戏曲故事、新闻时事、农事耕织等占了主流。武强艺人根据各地风俗、建筑布局、装饰要求、器物结构等因素,精心创造出各种年画。年画张贴分不同位置,须遵照一定模式,谓之“有讲究”“有论道”。

拿年画中的纸马来说,是印在纸上、用于祭祀的神祇。“天地三界十方真宰”,俗称玉皇爷,要在宅子里专设灵位,上题“天地位焉”,两侧列:“天高悬日月,地厚载山河”;室内供桌上可置“五路财神”像;中堂可挂“麒麟送子”图,两侧分置“抱来天上麒麟子,送与人间积善家”的对联;灶王爷和灶王奶奶贴于厨房灶台边,主健康、家人和睦。

门神是武强年画的主要类型,有文武之分。武门神取材唐代的传说,相传唐太宗常被噩梦惊醒,夜不能眠,大将秦叔宝、尉迟恭自告奋勇,全身披挂,驻守宫门两侧,果真平安无事。太宗大喜,怜两人辛苦,命画师绘像贴于宫门镇守。武强年画中的武门神,神态威武,气宇轩昂,张贴在临街大门,祈求保佑家宅平安;文门神源于南宋,贴于院内堂室,求迎福进财;瑞兽门画将鸡、虎贴于门上,驱凶辟邪;门童画贴于内室与后庭门,喜闻乐赏。

年画中整幅绘印的“贡尖”,场面壮观,气势宏大,以戏曲故事为主,用于室内装饰。篇幅较小的“方子”,独立成画,张贴方便。长条多组并排的“条屏”,分四季花鸟、四季山水、文人美女。还有篇幅最小的“窗画”、用在灯笼外观的“灯方”、字和画巧妙结合的组字画、装饰炕床的“炕围画”、显示节气的“历画”及农家游戏用的“游艺画”等。据统计,武强年画有形式各异的体裁三十余种,花样繁多,满足了老百姓美化生活、寄托愿望的需求,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然美。

3.画中有戏,百看不腻

农家百姓普遍有好面子、喜张扬的性情,在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贴在室内醒目位置的年画,不仅能给主人家增光添彩,还能博取来客的眼球,有“说头”又有“看头”。年画可算是过去农户人家珍贵的精神食粮。

为了这份“说头”与“看头”,武强年画把正与邪、好与坏、美与丑、忠与奸隐喻到画中,不惜重墨添色,力求视觉效果。

占较大比例的戏曲年画,“首选吉祥喜庆,多表爱情神话,长靠短打见长,悲情苦戏不忌”。河北人自古就有崇尚侠义的尚武精神,此类年画多赞颂忠良、褒扬侠义、歌颂清官、反映民愿,如岳家军抗金、瓦岗寨聚义、窦尔敦盗御马等。

公案题材多取自清末河北大地上流行的《施公案》《彭公案》,或当地的豪杰故事。清代窦尔敦是献县人,靠近武强,关于他的侠义传奇自然演化成了年画中的热门。

为了“百看不腻”,武强年画不避讳“打”“杀”。像《呼延庆打擂》《铡陈世美》,讲究的是快意恩仇,褒扬的是正义。

巧妙构图、善用谐音是武强年画的看点之一。一幅《三鱼争月》,三条鱼共用一头,谐音“三鱼争跃”,寓意富裕美好。《六子争头》是中国木版年画的传统作品,画中六个婴孩只用三头三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本意。

除此之外,武强年画还有农事耕织、社会百态、人生礼仪、节俗活动、吉庆花鸟、童话寓言、新闻时事等,内容广泛。丰富的题材,精湛的工艺,让这门扎根民间的“土产”艺术,极富地域特色。

4. 年画制作小窍门

武强年画制作精细,工序大致分为绘稿、刻版和印画。

绘稿是基础。要求设色明艳,构图精美,兼顾刻、印需求,戏曲绘稿要表现出“武将威风煞气,文官舒展大气,美女窈窕秀气,童子活泼稚气”。绘稿采用谐音、喻义、象征等艺术手法入题,如喜鹊、梅花寓意“喜上眉梢”,莲花、鲤鱼寓意“连年有余”,牡丹、花瓶寓意“平安富贵”。

刻版出刀韵。材料选用杜木和梨木,阳刻为主,兼施阴刻,线条不但要直立,还要有一定的深度,称“陡刀立线”,通过黑白对比,发挥木刻刀韵的效果,力求画面传神,主题突出,呈现古朴稚拙之美。每套画版通常是四块到六块。

印画按秩序。先固定宣纸,刻版置一侧,适当调整位置,套色印刷时色块少的先印,先简后繁,逐一印制。武强年画的黄、蓝色块居多,故此二色往往最后印刷。

过去在河北农村,贴年画与穿新衣、放鞭炮一道,是家家户户孩子们春节最喜欢做的事情。一幅幅古朴的年画,包含着艺人的心血与汗水,蕴涵着民间朴素的信仰。而今,千姿百态的武强年画流传四方,折射的不仅仅是风物乡情,更包含着人们颗颗返璞归真之心。

2019-08-07 2 2 燕赵都市报 c144944.html 1 武强年画:木刻版上的民俗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