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14版:青园家有儿女

“宅孩子”比“熊孩子”还可怕

与青少年时代在户外疯玩的长辈们不同,许多00后学生每逢假期最爱宅在家里,亲近自然成了稀罕事。如今,“宅孩儿”越来越多,甚至有人称“宅孩子比熊孩子更可怕”。孩子宅在家中,缺少与别人交流的机会,缺少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这成为不少家长的心病。

记者调查发现,“宅孩儿”有“真宅”“假宅”之分,“症状”有轻度、重度之别。“真宅”是孩子性格所致;“假宅”是指人虽然宅在家里,但心早已随着互联网飞到了外面。它的“病根”,主要是由于课外补习班过多和离不开电子产品,属于后天养成,应引起“重成绩而轻社交”的家长们的反思。

1.从没空出门到不愿出门

假日的一天早晨,王女士夫妇招呼15岁的儿子小文一起坐车去爬山。谁知道小文却说爬山很无聊,宁愿自己一个人待在家里。劝说无效,搞得王女士和丈夫也没了兴致。

“你说这孩子咋回事?”王女士不解道。让王女士想不通的是,上小学五六年级时,孩子总是嚷嚷着出去游玩,但那时她和丈夫都忙着工作没时间,要是偶尔抽空陪他玩一次,孩子准是兴奋得不得了。可现在小文对这些似乎并不在意,宁可待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也不愿意出去活动。

小文今年上初二,平日住在寄宿学校,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小文在与记者聊天时说,平时周六下午要上英语班,周日上午上奥数班,还要写作业,属于他休闲的时间只有“周六上午”,这是他唯一可以玩电脑的时间。虽然爸爸妈妈总批评他“往电脑前一坐就一动不动了”,可是他实在没有什么可玩的,“有时间却找不到玩伴,有玩伴也不知道玩什么”。

小文说,他也想让父母陪自己玩,比如打篮球,“可他们却一个比一个忙”。

记者看到小文书桌上摆放着两张他小学五年级时的照片。那时学校举办“六一”游艺活动,照片中的他正和同学们玩得兴高采烈,一头大汗。

2.只想宅在家 干啥都没劲

“这样发展下去会越来越严重!”王女士之所以在意此事,是因为最近听说同事张女士的儿子由于自闭症越来越严重,不仅拒绝上补习班,而且还出现抑郁症状,这让她也焦虑不安起来。

上周日,王女士的同事张女士接受了记者电话采访。张女士是位单亲妈妈,儿子今年上初三。由于父母离婚,儿子上初二时转学跟随张女士居住。孩子读的是重点中学,但学习成绩并不靠前,于是张女士给他报了周六周日3个课外补习班。

也许是因为转学的缘故,有一天,儿子希望妈妈给他买一部手机,但张女士没答应。没想到,此后儿子开始拒绝上补习班,周末待在房间里上网,吃饭也回到自己的房间,还不让张女士收拾他的房间。再后来,儿子出现了抑郁症状并有自残行为。这期间,张女士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请同学来家里玩、和他谈心,可每次同学都会被儿子撵出去。

“他在新学校的人际关系很差,几乎没有朋友。”张女士说,儿子经常有奇谈怪论且玩世不恭:“补习班无非如此……老师无非如此……旅游无非如此……”无奈之下,张女士只能寻求心理医师的帮助。

3.多种原因造就“宅孩儿”

2018年9月发布的《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将近80%的家长将“孩子的学习成绩”视为他们最关注的方面。近日,记者利用3个中小学的家长微信群进行了随机采访,有32位家长和两位中小学班主任老师参与了“学生课外时间都去哪了”的调查。采访发现,这些中小学生的课外时间被课外辅导班和特长培养班塞满。

对此,家长们是既心疼又无奈。“有时候看孩子晚上10点还在写作业,其实挺心疼的,我们父母也知道孩子压力确实大,但是没办法啊,现在竞争那么激烈。”初一家长郝爸爸表示,作为家长他只能从吃的方面下手,给孩子多补充点营养。

其他家长都与郝爸爸一样,一边担心孩子身体吃不消,一边还给孩子报各种培训补习班。“班上的孩子差不多都是这样,让孩子上辅导班,不仅他们辛苦,家长也跟着受累,而且花费还不低。”一位五年级妈妈道出了家长们的心声。

两位中小学班主任老师一致认为,除了课外补习导致学生课业繁重,日益发达的互联网和电子产品、父母缺少时间和精力陪孩子参加户外活动等也造就了“宅孩儿”。“小学生放学以后,大多是老人照顾,他们往往不会对孩子上网玩游戏进行干预。”“每到寒暑假,总有一部分孩子宅在家里,甚至几天都不出门。”

孩子太“宅”对身心健康究竟有何危害?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一位儿科医生肯定地说,运动量少的“宅孩儿”很容易出现肥胖症状,沉溺网络游戏容易诱发近视等问题。

4.宅生活也可以丰富多彩

学习、看书、做手工……采访中记者发现,另一类“宅孩儿”天生喜静的性格使他们的生活并不单调。

诺诺是一个比较文静的女孩,暑假的第一天早上,她睡到自然醒,吃完午饭后在沙发上看电视,好像没什么特别感兴趣的节目,电视频道被她换来换去。下午两点,诺诺打开电脑与同学上网聊天。

“第一天的宅生活很颓废,不过之后却过得丰富而有意义。”诺诺告诉记者,每天早饭后是两个小时的阅读时间,从青春类小说到文学名著,再到海外教育科学畅销书《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等都在她的涉猎范围之内。下午两点是兴趣爱好时间,弹一小时钢琴,然后做做手工布艺,累了就在阳台上舒展和锻炼一下。

“我不喜欢热闹,难得有这么长时间可以好好待在家里做自己喜欢的事,开学后又得忙忙碌碌了。”诺诺对她的宅生活感到非常满意,称父母从来不会干涉她。

记者看到,阳台上,诺诺父母为她准备了两件运动器材。

专家观点: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丽珊心理疗法”创始人、天津市耀华中学教师张丽珊认为,“宅孩儿”已非个别现象,很多是由家长“制造”出来的。张老师在日常心理咨询中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孩子喜欢和父母出去玩或旅游,但父母却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比如,游玩行程不能满足孩子需求,景点选择没有根据孩子年龄段选择他们喜欢的项目,以及过多购物安排给孩子带来疲惫、仓促的负面感觉等。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张老师表示,孩子缺少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易引发孤独抑郁。经常与自然接触,不论是对孩子的健康,还是对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都有帮助。一些“宅孩儿”因为与同龄人缺乏共同的话题,而造成人际交往能力的薄弱,在群体中难以找到归属感,由此容易出现情绪失调、学业困难等问题。(《今晚报》,有删改)

2019-07-26 2 2 燕赵都市报 c143632.html 1 “宅孩子”比“熊孩子”还可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