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16版:文娱·影视赏

独自面对世界时 每个人都是千寻

《千与千寻》在国内院线首次公映,这部由宫崎骏执导的影片从2001年在日本上映至今已有18个年头,曾以308亿日元(约17.4亿人民币)的票房高居日本票房历史上的第一位,且从未被超越。作为吉卜力动画工作室的票房头牌,《千与千寻》此次在中国的上映引起部分观众的质疑,认为这是工作室利用强大IP收割票房的行为。然而,将经典电影重新包装后上映,在国际上早已是电影成熟市场的标识,更何况对从未在国内上映过的《千与千寻》,不仅包含过往情怀,更能找到当下生活的诸多映射——独自面对世界时,每个人都是千寻。

每个人的成长

《千与千寻》在不同年纪、心境,看到的故事会有所不同。第一次看《千与千寻》时我是比千寻大几岁的青少年,看到的是一个女孩进入异世界的奇幻冒险。二刷时我已初入职场,发现这电影竟然也可以当作菜鸟进阶法则来看。而后断断续续地看都有不同收获,人到中年后开始关注那些形色各异的妖怪原型和浮世绘绘画风格,犹如在看日本的风俗历史。所以,这并不是一个会因为剧透就索然无味的片子,反而是每一次都会打开另外的视角。这大概是一部经典作品的高级之处,你明明知道它要告诉你什么,但你还是想从头再来一次,越是感觉周边物欲横流,它能给你的东西就越纯粹明亮。

宫崎骏在一次采访中提起当时创作《千与千寻》的初衷,他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很难找到专门为10岁左右女孩创作的影片,他朋友10岁左右的女儿每逢夏季都会到他山边的小屋里来,在观察了朋友女儿后,他发现处于“前青春期”的女孩开始有许多对成人世界的想象,也有成长的困惑和迷茫。宫崎骏说,“我想做的是告诉孩子们怎样好好地生活在这现实中”。

按照作品里的年纪可以推测出千寻出生于1991年左右。日本人曾将出生于1987年后的年轻人命名为“宽松世代”,从那时开始,日本孩子的考试不再排名,奉行宽松的教育方法,很多日本人认为这一代人失去了老一代日本人的拼搏精神,所以千寻的身上有很多这个年纪的特点:懒惰、贪玩、任性、稀里糊涂。后来在奇遇世界里碰到的汤婆婆的孩子,一个被藏匿在屋子里的坊宝宝,更为直观地呈现出宫崎骏对“巨婴”式教育的担心,可见这个大头宝宝如果没有遇到千寻而完成了自我成长,最终他会变成遭人嫌弃的“妈宝男”。

虽说这是宫崎骏想拍给少年们看的动画,但时时刻刻都在影射着更为残酷的现实世界。因为人类的垃圾而被误认为腐烂神的河神,因为贪吃而变成猪的父母,因为膨胀的欲望成为吃人怪兽的无脸男,因为要学习魔法而坏事做尽的白先生。在神灵的世界里,贪婪与欲望、妥协和放弃依然是一个绕不开的命题,但如何成长?如何告别?则是一个少年在现实面前的选择。

成长是会阵痛的,宫崎骏很懂得需要付出的代价,既然神灵的世界都无法避免这么多糟心的事情,又何况人间?好在剧中没有真正的好坏,迷失是人类需要正视的本性,无论是汤婆婆、无脸男以及忘记了名字的白龙,终于都回到了它们的正道上来。需要成长的何止是千寻一个人,无论什么样的年纪,需要抵抗外部世界的侵蚀,都是不容易的课程。

动漫里的日式美学

最开始的时候,宫崎骏设置了另一个结局,白龙、千寻和无脸男会大战一场,最后觉得不妥当,改成了一趟海上的旅行。在这场戏里,千寻和无脸男并肩坐上海上列车,没有多余的对白,周边有一些看不清楚脸的半透明乘客在中途上上下下。那种在路途中的漂泊和未知,相比一场赤裸裸的大战有了更深刻的情绪。

这种情绪的高明之处继承了日本美学的传统:物哀、侘寂、幽玄。这让一部动画片有了除故事之外的意境,在日本的传统美学中物哀是对世间万物的感叹;侘寂是生命中的孤独与疏离;幽玄是朦朦胧胧与阴暗晦涩。《千与千寻》打开了一个想象中的美学世界,甚至在电影中让我看到《源氏物语》中紫式部写下一切关于美好的事物:满开的樱花与绣球,彩色的画卷,飞鸟划过海岸,水中透着一轮月……当海上列车驶向海的深处,在夕阳中泛起波澜,每次看到这一段特别的海上旅行,会让我想起日本国民儿童文学作家宫泽贤治的《银河铁道之夜》,不同的是两个孩子坐上一辆开往银河的铁道列车,在车上也有不断上下车的幽灵,当小孩下车时,才发现自己的妹妹已经过世。

这趟只去不回的海上列车像是我们的人生,很难会有人陪伴你走到终点。所以在日本美学的传统中,那些遗憾、离别与怀念伴随着我们的成长终会到来。当千寻完成了自我的成长,白龙送别千寻,“我只能送你到这里了,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不要回头”,又如那句“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影片最后金句频发,对于有阅历的年长观众而言,无疑是扎心的。

宫崎骏坦言他实际上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制作片子时,他不想把自己的悲观情绪传递给孩子们,他把它停泊在自己的港湾。走出通道的千寻没有回头,一切好像是午后发生的一场梦,而成年人的我们已是老泪纵横。这很像是法国诗意现实主义剧作家雅克·普莱卫说的:生活的信心只有在超越种种磨难之外,在与儿童目光的相接中获得。

愿所有人在电影院里,找到18年前的初心,犹如少年归来。

(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

2019-06-28 2 2 燕赵都市报 c139863.html 1 独自面对世界时 每个人都是千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