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08版:镜像

发型之变

莫西干头是当今流行发型。

2004年8月17日,一位模特在杭州一场发布会上进行发型展示。

1994年5月7日,一位染发的女士在重庆街头。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流行的“郭富城头”。

2004年6月6日,吉林长春的文化广场,街舞大赛中甩头发的女子。

1990年3月,四川成都,一位女士对着镜子整理发套。

电热帽烫发

1987年9月,北京一家理发店内,墙上贴着展示时尚发型的广告画。

火钳烫发

改革开放前,平头是最流行的男式发型。

2019年3月5日,甘肃省天水市,一位女士在当地一家美发店做发型。

1957年2月,清一色长辫子的哈尔滨亚麻纺织厂女工在试穿连衣裙。

农历二月初,是理发的好时节。许多人都会讨个好彩头,在发型上做做文章。发型,不仅是人们的头发样式,是时尚的象征,也是时代前行的直观元素。从上世纪50年代流行的麻花辫、齐耳短发、平头到波浪卷发和各种时尚发型,国人的头发从“千篇一律”到“个性飞扬”。发型的变化,展现了不同年代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向往。

改革开放以前,理发叫剃头。那个时候没有电推子,只有手动推子,男士发型比较单一,满大街都是平头,女士最普遍的发型也就两三种。留长发的女人就梳一个或者两个麻花辫子,长度大多到腰部,也有的到肩部;留中长发的就分成两条辫子扎起来,大多扎到耳朵后面,看起来很有精神;如果是短发的女人,一般都会剪得非常整齐,叫做“砂锅头”。当时,女孩子扎辫子用的是橡皮筋和毛线,用红色毛线的女孩子比较多,可以在辫尾扎出一小朵红花。

“麻花辫”是上世纪70年代女生最流行的发型。很多上年纪的人回忆时都说,那时候走在街上,“满街都是麻花辫”。当然,仍有爱美的女生寻求突破,许多人为了让自己的辫子跟别人的不一样,绞尽了脑汁。

“小平头”则是上世纪70年代男生们的经典发型。那时候男孩子的发型千篇一律,不同的就是身上的衣服,谁能穿一套绿色的军装,那将是大家羡慕的对象。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烫发逐渐普遍起来。“麻花辫”慢慢消失了,烫发开始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并成了那个时代时尚的主流。

理发店最初用的是最传统的火钳,只需一个生好火的铁炉子,加热后的铁钳子就能将直发烫成卷发。虽然烫头时会冒出一缕缕白烟,还时常“滋啦”作响,但是火钳子落到头发上瞬间就定型,效果非常好。不久,烫发工具由原来的铁钳改为电热帽,还有不少人买了发卷自己做卷发。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国外、港台电影电视的播放和介绍发达国家生活方式的文章日渐增多,在大街上已经没有人会为哪一个时尚女人“奇形怪状”的头发而发出“世风日下”的感叹,各种各样的美容美发用品开始悄然出现在女性的梳妆台上。同时,一些高级美发店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刺激着国人爱美的神经,使发型趋于多元。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香港明星对内地时尚影响很大,“郭富城头”于是成了很多男士时尚的标志,厚厚的头发或五五分,或三七分,弄到两边,活泼而俏皮,大街上出现了“满城皆是郭富城”的情景。而不留刘海,把头发往两边梳开,林青霞这种清纯的披肩发造型是女孩子纷纷效仿的对象。后期,女性大部分就是马尾,由于易于打理,感觉清爽自然,颇受女性欢迎。

进入21世纪之后,美发除了在形上追求多元以外,也开始在“色”上做文章。一些青年人认为黑色头发单调,缺乏轻快柔和的美感,于是他们大胆冲破传统美学观念,从最初的将头发染成黄色、金色、栗色、红棕色等,到后来的一撮白、绿、蓝,甚至有的人干脆一个头上出现几种颜色,追求时尚与另类的都市人的“顶上风情”越来越丰富多彩。

近年来,离子烫、陶瓷烫、平板烫、挑染成为时尚女士的新宠,莫西干头、杀马特发型是男青年的时髦标志,人们对发型的追求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需要私人订制。如今,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年龄、职业,是否与脸形相配等选择发型,在设计上也更强调个性和独特。

除了做头发之外,人们也开始享受理发之外的配套服务,头发护理让染烫后的发质得到精心养护,头部按摩可以一扫工作辛劳的疲惫,发廊一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常常光顾的地方。

发型一次次的变化记录了时代变迁,记录了国人追求美丽、追求时尚的历程。而每个时尚变迁的背后,是对往昔的突破,更折射出人们对于改变生活的向往与渴望。 ■本报综合

2019-03-17 2 2 燕赵都市报 c126527.html 1 发型之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