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06版:本期主打

让速度改变生活

“在北京上班,到天津养娃”“看病在京津,养老在河北”“早晨在北京看故宫,中午去天津滨海度假区泡温泉,晚上到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下榻”……这些在过去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如今正逐步成为现实。

5年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做出了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一重大决策。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具体要求。5年来,交通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断头路”的打通、高速公路的互联、首都地区环线高速正式成“环”……“京津冀1小时生活圈”渐渐成型。生活圈中资源集散和人口流动愈发高速和便捷,地区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都得到改善。

1小时生活圈里 的朋友圈

易州米(保定)

身处1小时生活圈,我和几个微信朋友圈里的人一起,参与并见证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共享着实实在在的便捷,感受真的不少。

我们家的几口人组成最小的朋友圈。母亲在易县老家,我和妻子在保定工作,孩子在北京读书,弟弟在石家庄工作,家里人虽不多,却分处1小时生活圈的几个地方。母亲年纪大了,既舍不下老家,心又在儿孙们身上,所以每隔两三周,还没等她在朋友圈里流露出想出来看看的意思,我就让堂弟开车把母亲从易县送到保定来。在保定住上几天后,如果我和妻子周末有时间,就陪母亲坐上高铁,既可以南下石家庄去看她的老儿子,又可北上进京去看她孙子,反正都是三四十分钟的车程,不过一集电视剧的时间,甚至她给老儿子或孙子带的饺子都凉不了就到站了。这样的行程每次都能让母亲心情愉快心满意足,一个劲儿地夸高铁又快又舒服。

我的大学同学们,不是生活在保定和周边各县,就是在北京、天津、石家庄这几个城市打拼,清一色都是1小时生活圈里的上班族。同学们在微信朋友圈里特别活跃,一会儿这个说,自己刚进北京,正与某同学品茶叙旧;一会儿那个问,我在去往石家庄的高铁上,有没有人主动接我?一会儿那位在县城工作的同学又发帖,想让孩子到北京学舞蹈,大伙赶紧给介绍个好老师……通过朋友圈里的你一言我一语,感觉大家并没有分处各地,而是近在咫尺。去年暑假,我们班搞了一次毕业生25周年聚会。或许是1小时生活圈交通便捷的缘故,全班39名同学,除了两个人因为特殊原因没参加外,其余37人都回到了保定的母校,而且从北京、天津、石家庄过来的同学,无一例外都选择了乘坐高铁。不过作为在保定工作的聚会组织者,确实把我忙得够呛——同学们把车次往朋友圈一发,之后就等着走出高铁站时享受我的热情接待了。

我还有一个朋友圈,里面都是生活在京津冀的文友,其中既有早已成名的大作家,也有刚刚步入文坛的年轻朋友。平日里大家在朋友圈或是推荐优秀作品,或是互相点评习作,更多时间是在交流写作经验。有时某位朋友平平淡淡的几句话,却可能对我产生意想不到的帮助,进而促使我和他约个时间,然后买张高铁票赶过去面谈。这样的事发生在我身上已经有好几回了,我从北京的几位作家那里学到了很多。所以对我而言,不仅感谢高铁的便捷,更感谢它使我的梦想变得愈加充盈。

朋友圈的另一大功用,就是大家遇到困难时发帖寻求帮助。有一次我急需一本书,但这本书早已在书店绝迹,在网上也根本淘不到。本来没抱多大希望,但在朋友圈一说,一位在石家庄某高校工作的文友竟然告诉我,他那里有这本书,准备快递给我。我哪里还等得及快递,风风火火乘高铁奔到石家庄,如获至宝般把书取了回来。

生活在这个美好时代的我们,既能在微信朋友圈里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也能在1小时生活圈里,只用几十分钟便神采奕奕地出现在朋友面前。

高铁把我“快递”到你身边

蔚新敏(保定)

姐就一个儿子,在北京求学,姐千叮咛万嘱咐:咱可不谈外地女友,找对象咱回保定来找。外甥答应得爽快,其实大一对象就敲定了,毕业就要结婚。姐慌了,“我就你这么一个儿子,隔着300多里地,这将来我有大事小情从哪儿抓你?你有难处窄处,谁能救急?”但是架不住外甥坚持,婚还是结了,小夫妻双双在北京工作、生活。姐每天长吁短叹,空间的距离是她解不开的忧愁。

那天,姐的公公过生日,本来说全家吃顿面条简简单单过。外甥在北京,视频里说得大庆一下。他爷爷就想孙子了,说你得一定回来,带着媳妇和重孙子。

姐不高兴,眼见到中午饭口,他小子要是能回来除非坐火箭。外甥说,你们先去饭店点凉菜吃着,我随后就到。

姐全家还没到饭店,外甥电话就来了:“人呢?雅间怎么一个咱家的人都没有呀,我们下了高铁直接奔的饭店。”得,姐还塞在路上呢,人家300里外的早到了。姐说这高铁咋这么快呢?不是刚放下电话吗?

姐的孙子从小嘴贼能说,外甥每周带他儿子去一趟天津学相声,姐心疼儿子也心疼孙子,那么多作业还跨市去练嘴皮子,孩子多辛苦。外甥科普姐,从北京坐高铁到天津,最快34分钟,34分钟什么概念,相当于学生正常上的一节课还没下呢,人家早从首都到了天津卫。姐直哎哟,脑子一时半会儿转不过弯,不信,根本不信。

下了相声课,外甥问姐想吃啥,姐说:“你在天津,我从没吃过狗不理的包子。”姐就是随口一说,她根本没想要儿子买回来,那太不可能了,将近小400里地呢。

一个小时后,姐正打盹,有敲门声:“快递。”姐开门,大吃一惊,什么快递?外甥小爷俩!一人手里提溜着一袋儿包子。

姐是又高兴又心疼,这一天,小爷俩穿越了两个大城市回家来,姐强烈要求晚上在家住一宿,第二天再回北京。外甥说单位有事,必须晚上回北京,说高铁42分钟就到北京。

姐把外甥父子俩送到火车站,自己还没到家,外甥小爷俩已经进了北京的家门。姐又是一阵感慨,高铁这玩意就是神啊,小时候坐火车去北京,3个多小时,咔嚓咔嚓,慢得跟木头刀剁肉,坐得屁股麻腰酸疼。那时候,做梦也不会想到,现在一天能几个城市来回跑。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确给圈里的人带来了实惠,时间都用在了“刀刃”上,心之所向,高铁都会“唰”把你快递过去。这是我们国家进步的必然结果,这是科技发展的实惠所在。

我们跟京津一个圈儿

杜明骏(涞源)

前些年去南方参加过一个活动,主办方在介绍我们一行人的时候做了非常特殊的说明:“这是从北京远道而来的客人。”于是与会者给了我们极其热烈的掌声。在那个现场我的心情十分复杂,这么说吧,当时的我就好像一个“冒充者”被推到了针毡之上。事后我找了个机会对着那个主持人的耳朵悄悄地“更正”过:“您那会儿说的那话不对,我们不是北京来的,我们那里距离北京还有二三百里呢!”没想到主持人并没有当回事儿:“嗨,才二三百里啊,那跟在北京没区别,我们这里的人都觉得,你们那里就是北京啊。”尽管那个主持人把“就是”这俩字说的特别重,但我们几个还都像是心里有什么鬼一样,生怕人们再问起有关“北京”的话题来。这一不留神就被动地“欺世盗名”了,滋味不好受啊!

“二三百里”是个什么概念?记得当年从保定坐大班车,到北京怎么也得要“晃悠”4个来小时。坐火车好像快一点儿,但即使是快车也得“咣当”两个多小时,要是赶上慢车那就更没准了,有时候也得三四个小时。在火车上不仅有时间睡上一两觉,有时候还需要在火车的餐车里就餐呢,要不就得饿肚子。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汽车、火车好像数量都不多,并不是你有事儿想坐车的时候就能有合适的车去坐。那时候的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好出门子不如赖在家”。

尽管在地图上保定与北京之间只有那么一小截儿距离,可对于大多数寻常百姓来说,到北京去一趟依旧意味着出了一趟远门儿,我们的上一辈人有几个到过北京呢?尤其是在农村,一个村子里如果真有人到过北京,那就算是见过世面了,邻里邻居的都会高看一眼,牛啊!

然而现在的情形完全不一样了,尤其是在高铁兴盛起来后,让京津冀三地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记得第一次去高铁站送孩子去北京,一看高铁站的公告牌,从保定到北京只需45分钟,一下子就把我惊呆了:“过去被我们那一代人视为畏途的保京之路,敢情现在连一个小时都用不了啊!”女儿有点不屑地看着我,“老爸,这一趟车还不是最快的,我坐过更快的一趟车,从保定到北京只用了39分钟。”我禁不住大大地“啊”了一声。女儿赶紧制止了我,因为周围已经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了,说不定我在他们眼里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土老帽”了。

我突然想起了当年的那次南方之旅,假如再有这样的机会,不知道人家会怎样介绍我们呢?我想,如果让我自我介绍的话,那我一定会说:“我们跟京津一个圈儿。”

2019-03-03 2 2 燕赵都市报 c124488.html 1 让速度改变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