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13版:青园周刊

张柠:试图让《三城记》贴近生活本真

本报记者 宋燕

作家简介

张柠

作家,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创作研究所所长。著有《幻想故事集》《神脚镇的秘密》等文学作品,《土地的黄昏》《感伤时代的文学》《文学与快乐》等学术著作。

图书简介

《三城记》

一部书写“80后”成长史的长篇小说,聚焦主人公顾明笛的命运变迁。同时直面当下中国城市生活,以此为原点辐射社会各个阶层的生存和精神状况。新兴时代,小资青年,有多少人在“逃离北上广”,就有多少人在这里寻找归宿。沙龙、报社、高校、互联网,立足的城市与遥望的乡村,哪里才是顾明笛们的出路?小说较为完整地塑造了当代青年的典型形象,突出他逐渐敞开自我、认知世界、寻求爱获得爱,并最终由一位具有“小资情调”的青年成长为真正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的人的历程。

1月10日,张柠长篇小说新作《三城记》的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活动以“青年命运与精神之旅”为主题,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著名评论家潘凯雄,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著名评论家陈晓明,著名作家李洱,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应红,以及《三城记》作者、著名评论家、作家张柠出席,与广大读者分享小说的创作、阅读心得和出版故事。

作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开年推出的重点原创书目,《三城记》是一部扎实的现实主义力作。这部书写“80后”成长史的长篇小说,聚焦主人公顾明笛的命运变迁,同时直面当下中国城市生活,以此为原点辐射社会各个阶层的生存和精神状况。

《三城记》主要人物十几人,出场人物一百二十多个,形象塑造可谓千人千面,丰盈多姿。但叙事线索并不复杂,始终伴随着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作者张柠说:“这部小说叙事有意识地采用了最经典的传统现实主义手法,不搞形式探索,只遵循主人公精神成长的历史或心灵的辩证法。”其中,“现实”的骨架就是对当下中国城市与青年群体的深切洞察。

书写北上广的 世态万象

小说书写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线城市,北上广的世态万象,构成了小说人物以及作者、读者共同身处的“典型环境”。上海的“专业圈”,北京的“人际圈”“等级圈”,广州的“生活圈”“利益圈”,从衣食住行到文化心理,都对主人公的成长产生着完全不同的影响,并作为当代中国的典型景观,以小切口反映大时代。

同时,小说对当代城市青年的体察细致入微。以“80后”主人公顾明笛为代表,他们身上汇聚着现代城市突出的精英精神和小资情调,追求自身价值。在小说中,张柠试图让沉思的青年们行动起来,他与主人公一起“将破碎的自我和现实变成意义整体”,与读者一起探寻“生活的意义”以及“爱何以可能”,直面人生价值困境,寻求最切身的答案。

《三城记》作者张柠,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多年来以著名评论家的身份活跃在文坛一线,被广大读者熟知。他涉猎面极广,并以视角独特、思维敏锐、语言生动鲜活著称,截至目前出版十余部著作。张柠擅于运用具有形象性和幽默感的方式叙述重要主题,其首部长篇小说《三城记》的出版,是这位文坛名家向小说创作转身的标志性动作。

小说首发于《当代》2018年第6期,一经面世便获得非常好的反响。经广大读者投票,《三城记》在“《当代》文学拉力赛”中荣获2018年第六站冠军称号。此外,小说入选北京市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先后被中国作协《长篇小说选刊》《作家文摘》等重要刊物转载,引起文坛关注。

随着此部长篇小说的出版,张柠多部中短篇小说也在《人民文学》《花城》《青年文学》等刊物2019年第1期集中亮相。

此次新书发布会上,嘉宾们分别从评论家、作家、出版方的视角,阐释了《三城记》的深厚内涵和动人之处。

著名评论家陈晓明说:张柠这本《三城记》汇集的内容非常丰富,他的小说细节非常饱满,这让我惊叹,“他本身就在这三城生活过。他多年在广州工作,不管是在报业也好,还是广东省作协也好。他在上海华东师大读书,他从本科到研究生读了多年,而且在那里认识了他亲爱的妻子,美丽的丽娃河畔留下美丽的故事。后来又到了北京,在北京高校工作。所以他是有亲身体会的,他写的这些人和事都是他身边的人和事,那种真实性让我们看了都会会心一笑,我们仿佛觉得自己就是这些人,会觉得仿佛身边某某人的影子在里面。这个小说写出文化人在这个时代的一个‘嘴脸’,这是很有意思的。”

著名作家李洱认为,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从20世纪80年代走过来的人,张柠虽然是理论家、批评家,但是他非常敢于写自己。看上去是写张柠的下一代人,但是他非常了解他们的生活,他把他自己的生活和80年代人的生活重叠去写。“我认为他的精神故乡是上海,他的生活的故乡是广州,他的事业在北京,他把北上广三个城市当代的年轻人在城市中生活的不容易、生活的艰难写得非常好。要了解从20世纪80年代走过来的人,或者说80年代的人怎么看下一代的人,以及80年代的人现在的生活,我觉得这本书是非常好的进入角度。”

物质不再匮乏之后, 精神生活怎么办

记者:《三城记》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通过这部作品想表达什么?

张柠:其实一部作品的阐释角度是多样的,可以有很多很多的角度,每个人都有他自己进入这个作品的角度。不能因为小说是我写的,我来讨论这个作品就是权威。我也只是众多阐释这个作品的其中一种而已。

我们这个年代出生的人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病,那就是“匮乏”,首先就是物质匮乏,吃不饱饭,也没有好衣服穿,小说里面永远在解决匮乏的问题,怎么能够得到满足,怎么吃得好,怎么玩得好。但是现在完全不同了。我这个小说的主人公是在这些匮乏都没有的情况下开始他的活动,他既不缺钱也不缺房子,什么也不缺。什么都不缺生活就有意义吗?不同时代的人面临的问题都是非常严峻的,他们认为我们的生活依然有问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我觉得这是80后一代人所面临的新问题,我试图去贴近它,试图跟着我的主人公,一起解决物质不再匮乏之后精神生活怎么办的问题,这是我写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起点。

记者:这部小说的写法有什么特别之处?

张柠:我不再试图沿着上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的形式探索往前走,我想恢复到传统小说最基本的两个技巧,第一是讲故事,第二是写人物,人物形象和故事是普通读者最关心的问题。

我不是写多么高深的东西,如果写高深的东西我不需要写小说,只要写论文就行了,我出版我的学术著作就可以了。我现在不是,我想为那些愿意跟我对话的人来写,因此我必须把所有的抽象问题全部形象化,就是讲故事、写人物。这个人物的行动在上海、北京和广州三座城市展开。

记者:为什么选择上海、北京和广州这三座城市?

张柠:因为中国当代的生活看起来五花八门丰富多样,实际上就是以北上广等中心城市为引导的、现代的、看似有差异实际上是一样的城市生活,因此这几座中心城市基本引导着这个时代的中国生活,年轻人在这里的生活经历,从某种意义来说也代表着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对自己生活的想象方式,因此我把小说场景放在北上广这些中心城市。

至于叙述视角等技术问题,我当时写的时候考虑的不是太多,我还是考虑语感、节奏和故事情节,这是我对这部小说的最基本的判断。

里面一些吃喝玩乐的事情比较多,比如吃,一定得写,你在中国写小说不写吃,那就不是中国小说,那就俄罗斯小说。俄罗斯小说很少写吃,上来就谈精英问题、救赎问题,入天堂还是下地狱。中国文学首先是吃,见面问吃了吗,晚上吃什么,明天吃什么,将来吃什么。北京的吃、上海的吃和广州的吃是不一样的,顾明笛到广州第一件事情就是吃。我试图让这部小说贴近生活本真,我把自己有限的对于这个时代的经验表达出来。这是我对我这个小说粗线条的描述。

2019-01-29 2 2 燕赵都市报 c120488.html 1 张柠:试图让《三城记》贴近生活本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