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04版:周末

“大爱老人”方桂馥:

他们,为燕赵大地洒下爱的阳光

燕赵都市报社社长王建军(左)为古长城脚下造林人阎会颁奖。

河北省文明办综合处处长董青显(左)为“大孝女婿”李智峰颁奖。

著名表演艺术家郭法曾(左)为跳水救人遇难小伙郑科(郑科姑姑郑金鸽代领)颁奖。

2015“感动河北”群体代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院长赵增仁(左)为博野县携手爱心协会会长郭曼丽颁奖。

河北省文明办副主任张勇(左)为“大爱老人”方桂馥(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工会主席李强代领)颁奖。

颁奖盛典是他们荣耀故事的延续,他们踩出的扎实脚印和面对话筒说出的朴实话语,都汇聚成了同一个梦想——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河北力量、河北价值和河北精神。岁月如歌,唱响梦想。是的,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本报记者 李珂 栗强/文 赵海江/图

我又攒了一些,都捐出去吧

方桂馥老人已97岁高龄,路途遥远颠簸,考虑到安全问题,老人未能亲临现场。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工会主席李强代为领奖。

此前报道中,从2014年起,老人先后捐出85张存折、共计约50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学子。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之后又统计过,方老实际捐出的存折少说有93张,“估计还有更多,老人自己都记不清了”。

除了替方老领奖,李强是带着方老嘱托的“任务”来的。23日下午,沧州市副市长梁英华一行慰问方老时,捎去一万元慰问金。因方老早年因病致聋,后丧失语言功能,梁英华便用纸笔与老人交流,嘱咐:“这一万元是党和政府特意奖励您的,买茶叶和烟叶,不能再捐了,要自己用!”而方老连连摆手道:“我用不了,不能浪费,再加上我又攒的一些都捐出去吧。”彼此“聆听”交流中,方老始终坚持捐款,托李强等人务必将他的心愿达成。

方老自离休后一直住在老年公寓,学院师生常去探望,可每每到访,方老总会拿出积攒的钱款,大家劝他留着自己用,他却总说“我不需要”。如今,学院以方老捐款为基础设立的“方桂馥助学金”已资助了50多名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用李强的话说,与方老每一次接触,都是一次心灵净化,他早已用“无言大爱”谱写了人性最美篇章。

博野县携手爱心协会会长郭曼丽:

坚持公益之路,让爱不“缺席”

博野县携手爱心协会会长郭曼丽携6名成员一同来到石家庄,她反复强调:“奖属于团队,属于大家,可不只是属于我们夫妻!”郭曼丽和江建利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夫妻,2012年正月十六,也就是俩人生日这天,成立了博野县携手爱心协会。

在本报报道之时,协会已默默做了6年公益事业。21年前,机缘巧合下,夫妻俩帮助一位走失男孩找到了家人,尝到了助人的快乐,夫妻俩从此踏上公益之路。从帮助身边的父老乡亲到救助60多位孤寡残障老人、资助50名贫困学子,从20多名协会成员发展壮大到300余人,且成员多来自周边村庄,协会扎根博野,茁壮成长,成为发现身边危难的“情报员”,也是在公益最前线身体力行的“公益使者”。

在成为“感动河北”候选人物后,更多父老乡亲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协会趁热打铁,在2018年9月成立了“等你回家”救援队,义务寻找博野附近的走失人员,也为故障或遇险汽车义务救援。

作为唯一一支获奖团队,郭曼丽夫妇和成员们激动之情不言而喻。春节后,成立义务理发爱心队、免费为孤寡老人做白内障手术、免费配老花镜和免费检查眼科疾病等项目已在筹划中,虽然大家都有本职工作十分忙碌,但为了让团队可持续发展,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绝不让爱“缺席”。

跳水救人遇难小伙郑科姑姑郑金鸽:

我们为他骄傲, 毕竟他是为救人离开的

郑科已经离开我们五个月了。谁也不曾料到,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夜晚,年仅21岁的年轻小伙因勇救落水女孩而不幸去世,给这个城市留下了一抹难以抹去的印记,也给家人留下了无尽遗憾。

郑科的姑姑郑金鸽接住沉甸甸的奖杯,心中五味杂陈。郑科来自河南,四年前投奔在石家庄打工的姑姑。郑科的事迹被报道之后,冀豫两省都知道了这位年轻英雄。成为英雄之前,郑科就是一名普通的下水道工人。工友眼中,他为人亲和热心,工作尽心尽责;家人眼中,他懂事乖巧,尽善尽孝。郑金鸽说起以往逢年过节,郑科收入微薄,也要尽可能孝敬她,还要孝敬远在老家的亲人。郑科离开的头些日子,他那80多岁的奶奶提起孙子就号啕大哭,郑科的骨灰被送回故土,落葬当日,好多乡亲都来迎接他“回家”。

被唤作“英雄”,被授予“见义勇为模范”,入选“河北好人榜”“中国好人榜”,郑家人感慨万千。“感动河北”颁奖礼上播放郑科的生前影像,郑金鸽看到后数度哽咽,难以自持,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给郑科做饭、洗衣的日子。“英雄”的称号是给郑家人最大的慰藉,而这座城市在为之惋惜和感动的同时,也将铭记他见义勇为的壮举,毕竟,“这个孩子是为了救人离开的”。

“大孝女婿”李智峰:

能为宣扬孝道美德贡献力量 这奖才受之无愧

有感于其他的获奖者,李智峰说,“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岳父岳母和亲生父母没两样,照顾他们那是分内之事,荣获“感动河北”年度人物,实在不敢当。

李智峰的岳父母17年前相继患病,自此卧床不起,为了能给老人更好的照顾,李智峰夫妻俩不仅搬去与二老同住,为了让体弱的妻子少操劳,李智峰还主动扛起了照顾老人的重担。喂饭、按摩、洗澡,李智峰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晚上定闹钟,每俩小时就给不能动弹的二老翻身,到后来自学下胃管、打流食,掌握了全套护理技能。李智峰十七年如一日,贴身伺候岳父母的故事不胫而走,他也成了邻里交口称赞、效仿学习的楷模。

最初有媒体要采访李智峰,他打心眼里有些抗拒。“就觉得我做的都是应该应分的事,实在没什么好宣传的。”后来,找上门的媒体越来越多,加之李智峰父亲的言传身教,李智峰也逐渐敞开心扉。“我父亲说,接受媒体报道不只是在宣传自己,而是要让这件事变得更有意义。”心态摆正了,于是才有了“大孝女婿”的故事,让更多人看到了一个“顶梁柱”通过点点滴滴诠释的孝道美德。

李智峰说,这个奖于他个人来讲是过誉了。“但是如果我能起到一点示范作用,能因我所做的微不足道的事,给大家带来积极影响,能为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贡献一点力量,那这个奖我才受之无愧!”

古长城脚下造林人阎会:

坚守树林, 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三代人植树造林,坚持50年变荒山成林海,作为第三代造林人的阎会是个地地道道的朴实农民。

怕不认识路,也怕自己不会说话,阎会专程叫姑爷开车载着他赶了5个小时车程,陪着他从张家口来到石家庄。颁奖典礼上,阎会也是坐立难安,一问才知道,来参加颁奖,媳妇和闺女给备了身格外正式的行头。可穿惯了随时就能进林场的“破衣烂衫”,这身正装可把他别扭坏了。

让阎会聊聊获得“感动河北”年度人物的感受,这个质朴的农民想了半天也没说出话来,临了念叨了句“让我丢下树林不管,我舍不得啊!”

颁奖结束后阎会回到家,才与记者在电话里打开了话匣。阎会说,爷爷阎忠在村里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任谁都只有一句评价:“是个大好人!”阎会感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爷爷当年条件如此艰苦,还把一株株树栽起来了,到了他这代,条件好多了,还有啥理由不坚持守下去?

电话那头,阎会懊悔没在颁奖现场向大家好好道一声谢。正因燕赵都市报这个平台,才让更多人认可了,在张家口西北部的山沟里,祖孙三代为守“绿水青山”的不懈努力。

正如此前阎会接受本报采访时提到的那样,如今他还希望,有人能来树林里看一看,把这里开发成生态旅游,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造福村民,那就再好不过了。

2019-01-27 “大爱老人”方桂馥: 2 2 燕赵都市报 c120251.html 1 他们,为燕赵大地洒下爱的阳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