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12版:有事找都市报

《75岁王季俭寻找吴桥籍铁道兵战友》后续

“都市报圆了我的两个心愿”

本报记者 李珂

2017年2月,75岁老人王季俭拨打本报热线,讲述了自己当年作为铁道兵的一员修建青藏铁路时的经历,希望寻找当年的5位战友。本报报道此事后,老人的4位战友都有了消息。近日,老人应邀参与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回声嘹亮》节目的录制。他亲自给本报送来一封感谢信,感谢燕赵都市报帮他圆了两个心愿。

王季俭是邢台宁晋县人。1963年,20岁的王季俭成为原铁道兵48兵团4营16连1班的一名战士,参与国家铁路建设。当时同班的战友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王季俭是其中年龄最小的,备受战友们照顾。在修建青藏铁路海湖支线期间,王季俭有一次意外受伤,几位战友轮流背着他走了十几里地,将他送回了营地。

青藏铁路海湖支线建成后,王季俭临时被调派到团部当参谋。当年通讯和交通不便,和原来的战友们联络只能靠写信,铁道兵常年风餐露宿,居无定所,渐渐地大家失去了联系。

50多年过去,已是七旬高龄的王季俭希望找到当年的战友吴清文、卢增惠、刘宪民、范玉成和冯书信,但除了知道他们都是沧州吴桥人外,并没有太多的线索,只好向报社求助。

本报报道刊发后,热心读者纷纷提供线索。不久,5名战友中除了吴清文以外的4人都有了消息,遗憾的是刘宪民、卢增惠、范玉成都已去世了。冯书信因患病,对当年的事情已没有了印象。冯书信的老伴当年曾去过部队,认识王季俭,听说王季俭寻找战友的消息后,主动与他取得了联系,还让在石家庄工作的儿子登门探望他。王季俭也准备去吴桥看望冯书信,谁知还未成行,冯书信也离开了人世。

对于一直没有消息的吴清文,王季俭一直没有放弃寻找。

今年11月8日,王季俭突然接到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回声嘹亮》节目编导的电话,说在《燕赵都市报》上看到关于他的报道后,希望邀请他参与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节目的录制,讲述铁道兵当年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中修建青藏铁路的故事。11月14日,王季俭老人赴京完成了节目的拍摄工作。

11月19日,王季俭老人亲自给本报送来了感谢信。他说自己有两个心愿,寻找几位战友是第一个,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把战友们当年在青藏线上的奋斗历程讲给现在的年轻人听。感谢燕赵都市报帮助他圆了这两个心愿。

《燕赵都市报》圆了我的两个心愿

我是原铁道兵部队的一名老兵,1963年参军入伍,与我们连队吴桥籍很多战友结下了深厚友谊,时常想念他们。退休后更有了闲暇时间,就萌生寻找他们的愿望。特别是我施工时受伤背着我回连队驻地的5位战友,曾找过很多次,却都没有结果。于是2017年2月求助燕赵都市报。文章刊出后,很快就得到了战友亲属的回音,使我与其中一位建立了联系,所以非常感谢都市报帮助我完成了第一个心愿。

由于战友们年老多病,其中的4位已经离世,我非常难过。当年我们奋战在千里青藏铁路的情景常常浮现在脑海中,他们的奋斗历程和所受到的历炼、磨难,永远抹不掉,我们活在世上的人有责任有义务将此介绍给现在的年轻人。这是我的另一个心愿,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和平台。但幸运的是,2018年11月8日我突然接到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回声嘹亮》栏目负责人的电话,说是曾在《燕赵都市报》上看到我寻找55年前修建青藏铁路战友的文章,于是根据工作需要,让我务必在11月14日赶往电视台录制访谈节目,介绍当年铁道兵如何在高寒缺氧艰难困苦环境中修建青藏铁路的故事。在主持人指导下,我顺利完成了拍摄工作。

目前,节目未播出,但我感到很欣慰,又是我们的燕赵都市报帮助我圆了第二个心愿,再次表示感谢。

2018-11-22 《75岁王季俭寻找吴桥籍铁道兵战友》后续 2 2 燕赵都市报 c109190.html 1 “都市报圆了我的两个心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