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11版:河北故事

心向光明, 奔波在星月微光下

刘美双(右)在包子铺打工。

刘美双(右)在包子铺打工。

刘美双与瘫痪的丈夫相视而笑。

刘美双在伺候丈夫。

通讯员 左书忠 沈中霞 本报驻沧州记者 韩泽祥 文/图

她每天凌晨三点半起床,借着星月的微光,步行八九百米到包子铺打工;她伺候不能动、不能说话的丈夫三年多,无怨无悔;她每天睡眠时间不足5个小时,但“植物人”丈夫一直睡得很香甜;她除了要照顾丈夫,还要伺候八旬的婆婆,要抚养三个儿女;她每天只能挣50元钱,婆婆、丈夫要吃药,儿女要读书,一分钱她要掰成两半花;在有的人看来,她可以甩手离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但她一直咬牙坚持着。她就是献县高官乡刘尚庄村的刘美双,一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农家妇女,一位被乡邻称为“最美媳妇”、用微笑迎接坎坷生活的坚强女人。

1.丈夫患重病, 家里塌了天

刘美双今年48岁,但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几岁。

她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善良朴实,婆婆慈爱,三个儿女懂事儿,农家日子过得虽然清苦,但一家人无病无灾,和和睦睦,倒也其乐融融。

快乐和幸福在2015年戛然而止。刘美双清楚地记得,那年,她和丈夫杨培先在北京打工。当年6月13日夜里,丈夫杨培先突发脑梗,被紧急送进医院后,多次病危。

刘美双的娘家是献县郭庄镇小郭庄村,她和丈夫走到一起,属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婆家是枣乡,但家里的枣树不挣钱,只靠几亩薄田生活。随着三个儿女的先后出生,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紧巴,丈夫就带着她到北京打工。丈夫在商场做保洁工,她在饭店当洗碗工。二人工资虽然不算高,但省吃俭用,也会有些结余。

“我以为生活难点、苦点都不算什么。哪想到,他得了重病。积蓄花完了,还借了很多钱。”刘美双说着,抹了把眼泪。

家里本来就不富裕,丈夫得病需要很大开销,日子就愈发捉襟见肘了。

不过,让刘美双感到压力巨大的,不止是钱的问题,而是丈夫的病始终不见好转。

“医生说,这种病恢复的希望很渺茫,能活下来就很不错了……”刘美双仰了仰头,努力控制着泪水,说,“但无论怎样,只要他有一口气在,我就要一直照顾他。”

2.“有他就是完整的家”

在北京陪丈夫住院治疗两个多月后,刘美双实在难以支付巨额的医疗费,她把丈夫带回老家县里的医院继续治疗。

在给丈夫治病的事情上,医生看她太“执着”,就好心地劝她:这种病,不能动、不能说话,只能眨眼和吃喝,就是在医院住多少年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鉴于她家的经济条件,不如回家保守治疗。于是,在春节前,刘美双把丈夫带回了家。

回到“阔别”半年多的家,刘美双把自己捂在被子里号啕大哭。以前,她跟丈夫成双成对地回家,一家人和和美美。但这次回家,丈夫是躺着回来的,而且也许永远站不起来了。她怎能不悲伤?

但哭归哭,丈夫还要照顾,生活还要继续。看着躺在床上的丈夫,年幼的孩子,以及身体渐弱的婆婆,刘美双咬了咬牙,洗了把脸,心一横,决心做一家人的“顶梁柱”。

在医生的建议下,刘美双每天无数次地给丈夫按摩,还学会了针灸,坚持给丈夫用热水泡脚,希望有一天会出现奇迹。

担心丈夫长期卧床长褥疮,刘美双一到夏天,每隔四五个小时就给丈夫擦身子、洗澡。丈夫不能翻身,她就帮他翻身、活动活动手脚。

杨培先发病后,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但除了吃喝、眨眼,四肢无意识地晃动,连轮椅都坐不了,吃喝拉撒全靠人伺候,几乎是个“植物人”。从他发病到现在的三年多时间里,几乎全靠刘美双一个人照顾。

“婆婆身体不好,长年吃药。孩子们年纪还小。我不照顾他,谁照顾?”刘美双说,几年来,丈夫的病没什么变化。“但不管怎样,只要他还在,我们就是一个完整的家。”

“为了家的完整,再苦再累,我也认了。”刘美双坚定地说。

3.每天暂别6小时,丈夫睡熟时才离开

自从丈夫病后,刘美双不能外出打工了,地里的庄稼也种不成了,一家人的收入几乎断了来源。

想想婆婆和丈夫吃药需要钱,家庭日常消费也不是小数目,刘美双就想在本地打个零工,既方便照顾丈夫,又能赚点收入贴补家用。

去年,她在本村找了一个烙大饼的工作,但工作时间长,不方便照顾家里。

“他醒了,只要见我不在家,情绪就会暴躁起来。婆婆每次伺候不了了,就会给我打电话。我就只能一趟趟地往家跑,给他换尿布,喂他喝水、吃东西。每次看我回来,他就安静听话了。”刘美双说,丈夫虽然不能说也不能动,但心里明白着呢,太依赖她了。

烙大饼照顾不了丈夫,照顾丈夫又挣不了钱。一时间,刘美双陷入两难。

这时,本村一家包子铺的老板娘白彩霞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

白彩霞是个善良能干的女人,开着一家包子铺,生意很红火。生意忙时,需要几个人帮忙。得知刘美双的情况后,就主动邀请她到包子铺打工。

经过简单协商,刘美双被安排在每天凌晨四点到上午十点在包子铺干活儿,工作6个小时,工资50元钱。

“老板这是照顾我呢。凌晨四点,我丈夫还在睡觉。快到晌午了,我能回到家里,他也就醒了。我能伺候他。”刘美双说。

如今,刘美双每天凌晨三点半起床,给丈夫掖好被角、准备好温水,再看一眼熟睡的婆婆和孩子,才轻手轻脚地离开家。

4.踏着月光上路,蒸包子的女人最漂亮

无论是春夏秋冬,凌晨三点多都是大多数人熟睡的时候,刘美双就已经奔走在去包子铺打工的路上了。

“包子铺离我家有八九百米,我走1220步左右就到了,用十来分钟。有时起晚了,我就跑着去,七八分钟,要跑1100多步。”刘美双说,沿途没有路灯,阴天时她就打开手机的手电筒功能,有星星或月亮时,她就踏着星光或月光去上班。

夜,黑漆漆的一片,猫狗和小昆虫都在沉睡。行走在路上,寂静得只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刘美双说,她一点也不害怕。想到家里不能动的丈夫,年老的婆婆和幼小的孩子们,她就觉得自己没什么好怕的了。而且,她总觉得,走过眼前的黑夜,前面将是一片光亮。

蒸包子看似简单,其实很有技巧。

“美双对丈夫不离不弃,感动了很多人。我教她蒸包子,虽说照顾了她的时间,最主要的还是想让她学会一技之长,将来也许用得着。”作为同村的乡亲,善良的白彩霞说。上个月,刘美双耽误了几天工,但她还是给刘美双开了全额工资。

刘美双说,她虽然处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但她总觉得好人有好报。在丈夫病重的这几年,她体会到了人间真爱。乡里村里的干部知道她家的情况,都尽量地照顾他们一家;她去村里的小卖部买东西,老板也会少收钱;很多的亲戚朋友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从各方面帮助他们一家。这些,她会一直记在心里,也一直在默默地感谢大家。

白彩霞说,大伙帮美双,主要还是看她对老人、对丈夫、对孩子的真心和真情。一个身单力薄又无一技之长的农村女人,扛起了家庭重任,坚守瘫痪丈夫和贫穷的家,而且一守就是三年多。“很少有女人能做得到。”白彩霞敬佩地说,“现在美双蒸包子的技术越来越熟练,包的包子也越来越漂亮,大家都很喜欢呢。”

“她包的肉包子,白白香香的,就像她的心一样洁白、漂亮!”白彩霞笑着说。

2018-11-20 2 2 燕赵都市报 c108736.html 1 心向光明, 奔波在星月微光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