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07版:燕赵新闻

一只蛐蛐儿 卖了4200元

任县一村庄村民抓蛐蛐儿月入上万元

村民刘书合(右)观看蛐蛐儿的动态。通讯员/宋杰摄

本报驻邢台记者 卢玉辉

蛐蛐儿也叫蟋蟀、促织,而斗蛐蛐儿在中国已有上千年历史,是一项很普遍的传统文化活动。每到8月是农村农闲的时候,但是在任县永福庄乡永一村,却是村民最忙的时候。每天晚上,他们戴着头灯,背着竹罐,在玉米地里抓蛐蛐儿,因为这里的蛐蛐儿特殊,在业内已经小有名气,每年都有来自上海、杭州等地的客商过来收蛐蛐儿。

1.四五十个客商会聚任县买蛐蛐儿

9月初,记者来到永一村,村民老刘门前就是蛐蛐儿交易市场。“最后一个客商走的时候是9月3日。我们这儿从8月1日就开市了,一直到8月底。”老刘说,村里人抓蛐蛐儿也是最近几年的事儿,两年前逐渐形成了市场。客商多的时候能有四五十人,他们来自天津、上海、杭州、西安等地。

虽然开市的时间已经过了,但是村民家里还有不少存货。在村民刘书合家,在院子里就能听到一阵又一阵的蛐蛐儿叫声,打开房门叫声戛然而止,少顷,叫声又起。在靠近西墙的一侧有一个架子,上面摆满了陶瓷罐儿,“这里面都是蛐蛐儿。”刘书合拿下一个罐子打开,一只蛐蛐儿趴在罐子底部,旁边放着碎玉米粒,还有一个极小的瓷杯,里面盛满了清水。

刘书合拿过来一根斗草,轻轻拨动蛐蛐儿的头部,不多时,蛐蛐儿两只大牙露出,后背的两只翅膀振动,发出一阵鸣叫。“主要是看看它的动态和牙口,看看这个虫能不能斗。”另一位村民介绍说。

2.抓蛐蛐儿也有大学问

村民老张是村里最早抓蛐蛐儿的,十年前,他偶然遇到一个上海的客商来这里抓蛐蛐儿,才知道蛐蛐儿也能卖钱。“一开始的几年都是从地里抓了,到山东的宁津县去卖,那里有全国最大的蛐蛐儿市场。”老张说,卖出的蛐蛐儿都是用来斗的,他们这里是生产优质小麦、玉米的基地,土质为黑黏土、红黏土,近两年出产的蛐蛐儿以皮色好、牙硬、底板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看到抓蛐蛐儿也能挣钱,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抓蛐蛐儿的队伍。现在,永一村每天抓蛐蛐儿的人达到了100多人。每当夜幕降临,一个又一个身影戴着头灯,在玉米地里来回寻找。左手提筐右手拿捕网,看到蛐蛐儿上前一步罩住,从筐中拿出竹筒,小心翼翼将蛐蛐儿赶到筒中,再堵上塞子扔回筐内。“一晚上能抓四五十只,回来还得再筛选,能用上的没几只。”村民张龙说。

“前半夜撒麸皮抓或者蹚地抓,后半夜就听叫声抓。”张龙说,蹚地就是几个人一起走,把蛐蛐赶出来抓。到了午夜以后,蛐蛐儿叫声嘹亮,通过叫声就能分辨出蛐蛐儿的位置,多年的磨炼已经让这里的村民总结了一整套抓蛐蛐儿的经验。

3.小小的蛐蛐儿

成了“摇钱树”

据村民介绍,蛐蛐儿按颜色可分为青、黄、紫。“蛐蛐儿除了看外形,还要看重量,5厘以上才能达到标准,核算下来比黄金还贵。”村民张现伟介绍。

抓蛐蛐儿的人多了,在这里慢慢形成了市场,从7月初村民们陆陆续续地开始抓“棚虫”(生长在蔬菜大棚里),8月份以后开始抓“野虫”(主要生长在玉米地里)。“客商们在这儿一住就是一个月,每天等着收蛐蛐儿。”张现伟说。

对于村民们来说,8月还不到庄稼收获的时候,利用农闲的时候抓蛐蛐儿,还能挣钱,何乐而不为呢?“一个头灯、几支竹筒、一个网罩,就够了,投入不多,但收获不少。”村民老张说,今年市场上一只蛐蛐儿最高卖到了4200元,村民一个月收入能超过一万元。

“天津一位客商看中了我的一只蛐蛐儿,出价五千,不过要去天津交易,后来我没去。”另一位村民说,去外地交易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最后他在村里的交易市场卖了出去,虽然少卖了钱,但没什么风险。

4.村民希望

市场配套更完善

除了依靠在市场上卖蛐蛐儿,村民还把自己的蛐蛐儿拍成照片,做成视频,放到朋友圈里,这是市场闭市后的另一个销售途径。“朋友圈里都是行内人,看上哪一只,直接发快递过去就行了。”村民告诉记者,但是他们现在用的快递公司,速度慢,希望能有越来越优质的快递公司上门服务。

同时,开市期间,外地客商的住宿也是个问题。村民们希望能在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一个更加规范的市场。

2018-09-13 任县一村庄村民抓蛐蛐儿月入上万元 2 2 燕赵都市报 c95734.html 1 一只蛐蛐儿 卖了4200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