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17版:文娱圈点

致敬时代英模

电视剧《太行赤子》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李保国教授的妻子郭素萍

本报北京电(记者张思思)7月3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太行赤子》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李准、仲呈祥、范咏戈、袁新文等专家学者和该剧导演牛建荣等主创代表、制片方及特邀嘉宾郭素萍等就剧本创作特色、人物塑造、故事立意、时代精神、艺术内涵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充分肯定了该剧的思想价值、艺术特色和现实意义。

电视剧《太行赤子》由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河北影视集团等单位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省电影电视剧创作中心、河北广电传媒集团等单位联合出品。该剧讲述了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的感人事迹,他把实验室安在山沟里,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为太行山披绿,为山区百姓造福。电视剧自6月13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以来引起社会热烈反响,李保国教授35年如一日的赤子人生,令追剧的观众动容。

《太行赤子》余热不减 导演牛建荣:发扬李保国精神义不容辞

研讨会上,导演牛建荣作为主创方代表畅谈了《太行赤子》的创作初衷和拍摄历程,他谈到,《太行赤子》历时近三个月拍摄完成,是全剧组工作人员付出所有努力的诚意之作。“《太行赤子》去年开拍,时间不是特别充裕,在《太行赤子》创作初期,我们对人物刻画、时代内涵等内容进行了严格的把关。在拍摄之前,我们团队大量查阅了李保国教授生前事迹,多次走访李保国教授生前的工作轨迹。为追求艺术的真实与人物形象的真实,剧本从三十多集精简到二十多集。作为导演,我认为做戏不能太赶了,应该充分打磨剧本,突出李保国人物形象,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拍摄影片的过程中,导演牛建荣多次被李保国的精神所感动。牛建荣说,李保国始终保持了农民身上朴素、勤奋的品质,生活上不讲究吃穿,却很有个性。这部剧的播出离不开社会各界给予的大力支持,希望通过电视剧将李保国介绍给全国人民。作为一名影视工作者,牛建荣说,让李保国精神发扬光大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他看来,文艺创作要有更多的社会意义。

现实题材引共鸣 准确抓住扶贫工作的两个攻坚点

2018年是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大放异彩的一年。《太行赤子》主动扛起时代大旗,成为本年度现实主义题材剧的标杆之作。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李保国团队核心、李保国教授的妻子郭素萍表示:“《太行赤子》的各位主创尽了极大的努力和心血,生动还原了李保国教授这35年的点点滴滴,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全体主创人员极高的专业素养和赤诚的艺术追求。”

英模剧的必要条件就是真实的情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取自现实生活的片段,只有这些饱含诚意的细节才能真正走进观众的内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从人物塑造角度对《太行赤子》进行了深刻地剖析。他点出,用“太行赤子”形容李保国最恰当不过,李保国扎根山区三十多年,用一颗赤子之心,不畏险阻、无悔奉献,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与科技富民事业中,带领太行山人民摆脱贫困,为太行山披绿、为山区老百姓造福。他还表示,“这是一部人物饱满、主题突出、情节紧凑的电视剧佳作。区别于其他英模剧,《太行赤子》塑造的李保国形象是一个真正的农民形象,李保国教授穿梭于田间地头,贴合中国现实。剧中,‘把农民变成我,把我变成农民,我愿做太行一棵树’‘我要让这里的村民日子好起来,让他们有钱挣’等金句让人们深深感受到了他的赤子情怀。”

“李保国精神”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称赞:“《太行赤子》层层深入,开掘了李保国教授人物的丰富性,对于李保国教授而言,苹果树开花的刹那就是享受,这种价值观和精神境界应该是人人所向往的,保国保国,保卫祖国最可贵的就是超越功利的精神。该剧不仅深度还原李保国教授凭借一腔‘科技扶贫’的赤诚热血,帮助千家万户摆脱贫困的伟大形象,并且突出他有方向不怕慢的远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以及知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勇气。”

与会专家纷纷对该剧的思想价值、艺术特色、现实意义等给予充分肯定。他们认为,《太行赤子》聚焦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的科研工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扶贫工作里的两个攻坚点:首先是剧中农大老师、科研小组在扶贫的过程中更加强调“科技”的作用;其次,扶贫工作不仅仅是技术支持,更是与人的交流。该剧通过李保国教授的工作轨迹,展现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心系群众、扎实苦干、不忘初心的高尚品质。该剧是一部讴歌时代精神、致敬英雄情怀,既有主旋律高度、又有思想深度的现实主义力作,堪称“当代中国农村新史诗”。希望未来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好剧能被制作出来,让崇高品质不断传承下去。

2018-07-05 电视剧《太行赤子》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2 2 燕赵都市报 c78326.html 1 致敬时代英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