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02版:时评

课外培训“退烧难”, 该如何说服纠结的家长?

□然 玉

只有以更为踏实的基础性研究和系统化调研,来彻底弄清楚课外补课的“生效原理”以及“投入与产出关系”等等,才能进一步给家长们以有理有据的正面引导,也才能有针对性地优化考试、升学制度来压缩投机抢跑空间。

近期,国家重拳整治疯狂课外培训。然而,家长们对此的心态却很“纠结”:一些家长对一小时几百甚至上千的课外补课花销头疼不已,一些家长却对培训减负“高兴不起来”,还有家长一边喊累一边加紧报班,花钱少了反而不踏实……有家长表示,“如果人人都像我那样倒也无所谓,可现在人家的孩子都学习很好了,还去补课,我们家中等水平的孩子怎么办?”(6月12日《经济参考报》)

整治校外培训专项行动开展已有时日,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一系列积极变化。同时也必须承认的是,目前所取得的成果,相较于理想状态而言或许仍有不少差距。媒体回访发现,家长对于“校外培训”的深深执念仍未消退。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查处几个培训机构容易,而要从根本上扭转民间由来已久的焦虑与从众,却要困难得多。

“家长一边喊累一边加紧报班”,这一幕,当真有一丝“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悲怆。此前,一项统计数据显示,课外班竟花掉了许多家庭一半以上的收入,负担之重可见一斑。而之所以会有此现象,其实也不难理解。在“教育投资”约等于“花钱报班”的认知模式下,钱花得少了、报的班少了,都会与“不重视教育”“对不起子女”之类的心理暗示挂钩。所谓人言可畏、心魔难过,砸锅卖铁也要给孩子报班补课,几乎已是中国式家长灵魂深处的信仰。

人们总是迫切想扮演一个好家长,总是想体现自己对于教育的重视。一面是这种过于膨胀的意愿,而另一面则是相对有限的能力和手段。在此前提下,各式各样的课外培训班,便成为了一种简单直接的、现成可得的解决方案。通过花钱买服务,家长们获得了一份心安。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根深蒂固的“花钱依赖症”,所对应的正是为人父母者的教育“无能”。

近段时间声势浩大的整治行动,之所以没能带来校外培训热的真正退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并没有打破家长固有的认知惯性和心理预期。只要家长们继续认定课外培训是“有效的”,他们就会继续砸钱给子女报班。为此破题,我们迫切需要一些基础性的研究论证来作为支撑,比如说进行严谨的样本对照试验,来验证“补课”到底在多大程度上管用;比如说,通过定量化测算了解校外补课的“费效比例”,并就边际投入、边际产出给出一个准确的数据框架。

过去,无论是公共机构还是学界专家,对于课外补课的否定性论述,大多都是一种理念、价值观层面的模糊化说教。这种高姿态的说理方式,显然难以让家长们信服。只有以更为踏实的基础性研究和系统化调研,来彻底弄清楚课外补课的“生效原理”以及“投入与产出关系”等等,才能进一步给家长们以有理有据的正面引导,也才能有针对性地优化考试、升学制度来压缩投机抢跑空间。总而言之,只有当课外补课不那么有效,并且让公众相信其不再有效,那么才有可能使之真正降温。

2018-06-13 2 2 燕赵都市报 c74439.html 1 课外培训“退烧难”, 该如何说服纠结的家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