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02版:时评

“一封信”式代客祭祀: 无需提倡但应包容

□朱昌俊

不管社会如何变化,清明祭祀,最重要的内核其实还是“真诚”,而具体形式反倒是其次的。事实上,虽然祭祀的形式在不断变化,但社会上的祭祀之风并没有衰落,这就充分说明,社会的祭祀诚意并没有因祭祀方式的改变而受影响。

清明节是我国祭祀先祖、缅怀先烈的传统节日。因为有需求,近年来代客祭祀也营运而生。一杯茶、一对烛、一盘果、一封信,收费100元,这样的代客祭祀方式你接受吗?4月1日,记者走访发现,重庆有陵园推出了这样的“基础套餐”。重庆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主任彭友谊认为,“一封信”的代客祭祀是值得提倡的,其跨时空的特点,弥补了清明节短时间、高密度祭扫集中带来的不便性,既满足了群众缅怀先人、追忆亲人、表达哀思的需求,又体现生态文明环保的特点。(4月2日上游新闻)

“代客祭扫”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在往年,像直播扫墓这样的新颖方式其实都已经出现。在一个本身快速变化、传统受到重构的社会,清明祭祀方式的改变,也实在无需大惊小怪。

“一封信”式代客祭扫,较之以往的代客扫墓服务,最突出的变化有两点:一是,往年媒体报道的代客扫墓一般多是在网上推出的私人业务,而重庆有陵园推出“一封信”式代客祭祀,则是陵园官方推出的服务,相较而言,后者可能更有“规范”保障;二是,该形式突出了“一封信”的主题,并倡导生态、文明祭祀,不为客人哭坟、烧纸等,其实更显仪式感,也更符合生态要求。

在传统的祭祀观中,祭祀者自己到场是最低限度的要求,这是祭祀诚意的一种体现。应该说,这种传统祭祀观很正常,甚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也都应是祭祀的主流选择。但也要看到,随着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特别是流动社会的转变,祭祀从外在仪式到内在观念,其实一直都在不断变迁,只是这一速度可能相对较慢,多是在潜移默化中被人所接受,而代客祭扫乃至直播祭扫的出现,则相对突兀,也就更容易引发争议。

但是,面对种种新的祭扫形式,尽管无需予以统一提倡,但只要符合公序良俗,就应该为社会所包容。一方面,在一个高度流动的社会,出现祭祀者因为工作、身体、距离等原因无法到现场祭扫的现象,其实太过正常。那么,相对于缺席祭扫,请人代为祭祀,又有何不可?另一方面,尽管清明祭扫是一个社会的传统文明,但在个人情感语境下,祭祀亲人终究是一种个体化叙事,只要不违背社会的道德、法律,应该允许有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像“一封信”式代客祭祀就能够针对“客户”的个人需要提供不同的服务,实际上也就是帮助他们完成了对亲人的情感祭奠。

不管社会如何变化,清明祭祀,最重要的内核其实还是“真诚”,而具体形式反倒是其次的。至于到底如何来表达“真诚”,这个权利应该属于祭祀者本人。而事实上,虽然祭祀的形式在不断变化,但社会上的祭祀之风并没有衰落,这就充分说明,社会的祭祀诚意并没有因祭祀方式的改变而受影响。同时,这也体现了传统文明在与现代文明相互“融合”时的张力与活力。当然,祭祀方式可以“创新”,但对于公序良俗的尊重,仍是必须的。

2018-04-03 2 2 燕赵都市报 c61230.html 1 “一封信”式代客祭祀: 无需提倡但应包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