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11版:石家庄新闻

儿女回来的日子就是父母的节日

本报记者 黄国清

近日,一些读者来到本报读者接待室,讲述了春节回家与父母团聚的故事。这些四五十岁的读者,自己也早就成家立业为人父母了,可是年纪越大,却越来越能发现父母藏在心底的那份对儿女的依恋。

拦着自己干活的父母

王女士今年47岁,父母都已八旬高龄。母亲耳朵背了,膝关节不好,长时间站立或者走动就会疼,父亲也总是腰腿痛。今年春节回家后,王女士满屋子找活儿干,但她走到哪儿母亲就跟到哪儿,想方设法阻止她做家务。王女士心头涌起一种无法言喻的滋味:自己都四五十岁了,在母亲眼里却还只是孩子。

王女士最后还是趁着父母休息时,把所有家务活儿全干了,还陪着他们吃了几顿团圆饭。做每顿饭父母都会一再叮嘱她少炒几个菜,就在不断的“讨价还价”中,饭菜端上了桌。父母一直在夸饭菜好吃,但其实饭菜没什么特别,最重要的是这些都是出自女儿之手。

转眼就要回去上班了,王女士本打算午休后返程。可是眼看已经到了平时午休的时间了,母亲还是坐在客厅里看报纸,王女士知道,母亲特别珍惜与她在一起的时光。这一天王女士没睡午觉,到超市给父母买了不少东西,从超市回来后,母亲还在心不在焉地看报纸。看到女儿买回的东西,母亲分出一大半非得让她带走,推来推去老半天,才终于把这些东西留了下来。

这次探亲回来后,王女士决定以后要增加回家探亲的次数。对于已经退休的父母来说,那些法定节假日没什么特殊的意义,只有儿女回来的日子才是他们真正的节日。

走不出回忆的父亲

张先生今年48岁,母亲几年前去世了,父亲虽然表现得豁达乐观,但是内心的孤独谁都能看得出来。

张先生说,母亲去世后,父亲似乎一直活在回忆里,每到母亲的忌日他都会举行庄重的纪念仪式,只有这时他看起来才有些精神。

今年父亲提出要给过世四五十年的姥姥姥爷举行纪念仪式,张先生一边全力操办,一边很担心:如何才能让父亲从回忆中走出来?

这些年,张先生的妹妹一直在父亲身边,张先生也一有机会就回去陪父亲。兄妹俩变着花样给父亲做饭,陪他去电影院看电影,把亲朋好友请到家中聚会,陪着父亲一起打麻将……张先生发现,父亲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沉浸在回忆里的时刻越来越少了。

现在张先生的父亲迷上了微信,有时还会把精彩的文章摘抄下来。老人找到了一种放飞心灵、调节情绪的方法,心头的阴影终于慢慢散去了。

总是“生病”的母亲

元旦过后,72岁的王老太已经是第三次去医院了,先是说肚子疼,后来又说脚痛——王老太元旦时确实扭了脚,但只是软组织挫伤,并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

春节前,王老太说自己腰疼,又拉着儿子去看病。她对医生说,儿子工作单位在外地,前几年每年春节都要在单位值班。王老太发现,只要自己生了病,儿子就会放弃值班回来陪她,于是一到过节,她就天天想着自己能得场病,时间长了,就真的会觉得头疼肚子疼,全身不舒服。

王老太的儿子这才明白,老人那看似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背后,藏着的其实是她希望儿子能够多陪伴自己。

国清知心话

“常回家看看”这五个字背后透着幸福感,但现代社会生活中,往往因为路程太远、工作太忙、时间太紧,让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变得不那么容易实现。

“儿女常回家看看,是我们最大的期盼。”父母们的心愿,让我想起了网上很火的一道“亲情计算题”:假如父母再活30年,假如自己平均每年回家1次,每次5天,减去应酬、吃饭、睡觉等时间,真正能陪在父母身边的大概只有约24小时,30年总共才720小时,差不多一个月。30年,似乎很漫长。可这样计算下来,我们陪父母的时间实在是少得可怜。

这个答案虽然残酷,但却很现实。平时多抽点时间陪陪父母,孩子们来了,他们的节日就来了。

2018-03-13 2 2 燕赵都市报 c56990.html 1 儿女回来的日子就是父母的节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