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12版:燕赵新闻

传统龙灯点亮村里新风尚

本报驻邢台记者张会武 通讯员史泽远 潘志方

“以前村里人得了空儿,常常三五成群打麻将、玩扑克,要不就是沉迷网络,风气非常不好。谁要是组织村民练龙灯,还得被背后议论。”近日,邢台市隆尧县千户营乡南鱼村党支部书记王更振介绍说,自从2012年南鱼龙灯被评选为河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村民的观念逐渐改变,打麻将、玩扑克的越来越少,走出家门舞龙灯的越来越多。“现在要是说谁不会舞龙灯,倒是会被调侃一番。”

大环境下,众村民身不由己

“过去村里农闲时,村民们文化娱乐活动很少,只能打扑克、玩麻将,前些年网络普及了,很多村民都沉迷于网络,连家门都出得少了。”王更振说,农村当前文娱活动的匮乏,不仅使低俗、庸俗的文化乘虚而入,也丢掉了农村勤俭的传统美德,不少村民因为沉迷这些陋习而债台高筑。

王更振说,对这些陋习,村民们也很有意见,但也是身不由己。这些不光是经济负担,也是精神负担,很多村民经常因为牌桌上鸡毛蒜皮的小事,闹了矛盾,伤了和气。

转机出现,老传统迎来新春

改变的契机出现在2012年,经过龙灯传承人李彦峰的努力和当地县乡两级政府推动,南鱼传统民间舞蹈——南鱼龙灯入选河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彦峰站在村里练习龙灯的广场介绍,当地有关于南鱼龙灯的传说,并逐渐形成正月里玩龙灯的风俗。

在李彦峰的推动下,村里很多年轻人开始逐步了解、学习龙灯这一传统民间舞蹈,经过几年的发展,村里专门舞龙灯的已经达到30余人,全南鱼村的老少或多或少都会舞龙灯,这项传承了一百多年的文化遗产重获新生。

“之前龙灯流传不开,最大的问题是年轻人不感兴趣,老人也舞不动了。自从南鱼龙灯申遗成功以后,年轻人明显对龙灯更加关注,有了年轻人就有了传承和发展。”说起这些,李彦峰满脸喜色地介绍,刚开始的时候,他组织村民练习,有的人觉得在大家面前练,面子上过不去,还偷偷称病不来。现在他都不用去现场,会的带不会的,全都积极主动,因为大家真正打心眼里喜欢上了舞龙灯。

观念改变,龙灯点亮新风尚

据了解,到现在,村民们的观念逐渐变了,风气也变了,打麻将、玩扑克、沉迷网络的少了,走出家门参加到舞龙灯队伍中的人多了,现在谁要是说自己不会龙灯,倒会被周边村民调侃。以前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在舞龙灯的欢声笑语中烟消云散,也让村民们节省了开支,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新风尚。

农闲时节,很多村民都会在田间地头舞上几把,尤其在正月里,舞龙灯活动更是频繁。表演时,1人手持绣球在前面引导,其余11人高举龙头、龙身、龙尾紧紧跟随其后,基本步伐有小跑和急走,龙身上下翻飞,非常壮观,在表演过程中还可以做出各种花样,有五龙盘柱、钻八节、钻二节,还有绞龙、双龙对翻,还可来回钻,经过改进,在表演时还可以喷火喷水,晚上表演时,龙身里的灯一亮一亮的,非常具观赏性。

场地受限 传承者有新期望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鱼龙灯最大的传承难题,在于场地受限,目前村里没有专门的场地用来练习、表演龙灯等。村民们只能在田间地头、学校操场和收粮点的广场上练习,千户营乡政府也在积极谋划筹措相关事宜。提及传承南鱼龙灯的历程,李彦峰有很多感慨,“咱们的龙灯一百多年了,是村里的最宝贵的传统文化,但愿能够一直繁荣兴盛下去,为后代留下丰富的文化财富。”

图为舞龙灯即景。

2018-01-30 2 2 燕赵都市报 c50253.html 1 传统龙灯点亮村里新风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