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21版:教育热点

石家庄学区内教师交流813人

“强校”带“弱校” 2000余学生回流

本报记者 刘杰

石家庄北高营小学是一所城中村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十分有限。但通过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组建教育集团的形式,保利启新小学、北高营小学及其他三所小学、幼儿园组建了保利启新教育集团,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这一举措让城中村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教育。除了名校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改革也让一批薄弱学校摘掉“弱”的帽子。2017年石家庄学区内教师交流813人,并且在学区带动下,一批薄弱学校生源逐渐回流学生2000余人。而这些都是石家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缩影。

2017年12月25日,教育部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了全国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现场推进会。石家庄市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教育部领导和各省与会人员的充分认可。据了解,近年来石家庄市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实现了全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

教育扶贫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2011年起,石家庄市在经济条件和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山区实施了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通过优化山区学校布局、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健全升学保障机制等措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实施以来,累计投入资金8.18亿元,新改扩建学校82所,转移安置深山区学生6.78万名,引导1.5万名家长走出深山、创业致富,直接惠及贫困人口21.6万人,实现了山区教育跨越式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双赢”,形成了教育扶贫的“石家庄模式”。

扩容增量

——保障教育资源供给

2015年,石家庄市颁布实施了《石家庄市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全市新增教育用地6135亩,主城区居民住宅小区移交配建初中、小学23所,新增学位27150个,有效缓解了区域入学压力和城镇“大班额”问题。积极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石家庄市新改扩建中学13所、小学196所,新增学位11883个。以全面改薄工程实施为契机,加快推进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累计投入“全面改薄”项目资金20.83亿元,改、扩建学校885所。

双轮驱动

——扩充优质资源规模

石家庄市按照“优质带动薄弱,促进共同提升”的改革路径,实施学区管理制改革。在主城区组建试点学区33个,参与学校94所。通过建立校长联谊沟通、教师交流互派、捆绑考核等制度,发挥优质学校教育教学、师资优势和品牌效应,向薄弱学校输出理念、管理、教学资源等,逐步实现学区内“九个统一”。通过学区带动,一批薄弱学校生源逐渐回流学生2000余人。

开展名校集团化办学。通过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组建教育集团的形式,共组建兼并重组、协作型、混合型、引进式合作、特色联盟等类型教育集团54个,参与学校176所,一大批基础相对薄弱的组团学校迅速成长,孩子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上优质学校,城区“择校热”问题得以缓解。

补培并重

——促进师资均衡配置

在教师师资配置上,石家庄市实行教师轮岗制度。2016年全市校长、教师交流2279人。拓宽农村教师补充渠道。2017年,石家庄市市级特岗教师计划荣获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特岗类优秀案例第一名。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奖励力度,2016年对扎根乡村并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乡村教师给予每人5000元奖励。近年来,年均投入培训经费超过1000万元,每年培训教师6万余人次、校长2000余人次,有效促进了校长教师专业成长。

惠民工程

——提升学生幸福指数

在随迁子女入学问题上,石家庄市建立了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招生网络服务平台为支撑的随迁子女入学机制,保障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与本市户籍子女同等待遇,零门槛、无差别入学。

石家庄市还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按照“公办小学全覆盖、申请学生全纳入”原则,在主城区全面推行小学生课后免费托管服务,210所公办小学共计托管学生8.5万名,占在校生人数的40.57%,累计受益学生达30万人次。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和“留守儿童之家”,发动教职工与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帮扶,广泛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系列惠民工程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的同时也促进了义务教育向城乡优质均衡发展。

2018-01-03 石家庄学区内教师交流813人 2 2 燕赵都市报 c43605.html 1 “强校”带“弱校” 2000余学生回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