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13版:观点

“家委会” 岂能变成学校乱收费帮手

四川雅安市天全二中,今年两次利用家委会向家长劝捐“感恩费”,每名学生1000至1200元不等。事件经报道后,引发强烈社会反响。11月21日晚,天全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通报称,天全二中授意家委会组织家长进行“捐资助学”活动,所收款项用于开展课后服务。经调查,学校授意家委会两次共计收款145.95万元,现决定退还;教育局副局长被警告处分,该校校长被免职。

一桩事先张扬的教育乱收费事件,在自愿捐资助学的名义下明目张胆进行,有一些任性,还有一些嚣张。“感恩费”事件,与过往的教育乱收费事件相比,最主要的“创新”有两点:一是利用家委会要求家长捐款,学校和老师摆出局外人姿态;二是家委会收了钱也不直接给学校,而是捐给雅安市教育基金会,捐赠时指明定向捐赠给天全二中,事后由天全二中向基金会申请使用即可。

不得不说,天全二中乱收费颇费了一番心思,甚至使用了犯罪分子洗钱的手法,每一步都显得合法合规,极力与学校撇清了干系。这说明,对于向家长劝捐“感恩费”的乱收费性质,学校是心知肚明的,只是以为自己做得巧妙,能够逃过相关监管。事实上,他们也几乎就成功了,如果不是舆论监督介入的话。监管部门的后知后觉,有点令人费解——是真不知道,还是假装不知道呢?

这里面,最尴尬的是家委会。家委会里的这些家长,既是施害者,又是受害者。家委会是干什么的?按通常的理解,设立家委会旨在促进学校与家庭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反映广大家长要求,让学校及时了解家长心声;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适时的评价与反馈;帮助组织班级大型活动等等。一句话,身为家长代表,屁股理应坐在学生和家长这边。

但是,天全二中的家委会显然屁股坐歪了,成了学校乱收费的帮手,直接扮演了向家长伸手乱收费的角色。为何会这样?

家委会的变味,从最近时常刷屏朋友圈的竞聘家委会的激烈竞争,或可略窥一斑。不是什么留学博士,不是什么企业CEO,没有把茅台砸跌停的实力,似乎是没有资格进入家委会的,哪怕你再热心,再有实际条件,可以为班级服务。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利益的地方就有血雨。一些名校里,大部分家长是干部,是老板,学校谁也得罪不起。他们都很忙,但这个坑必须占着。相比之下,普通学校家委会,通常是成绩好的学生家长,以及特别热心的家长。

为什么家长们都要争相进入家委会?当然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争取特别关照,甚至某些“特权”。比如,老师有什么事情总会第一时间通知家委会,如果遇到一些学生的选拔活动时,一般由家委会先“瓜分”一遍,有时甚至直接在家委会“消化”完了。所以,家委会为什么会成为学校乱收费帮凶,也就不难理解了——别的家长和自己一样出钱,功劳却记在自己头上,当然干得有劲。

家委会变味的背后,还是学校管理的变味。如果有家长在家委会的学生,就自动高人一等,可以享受种种特别关照,家委会不变味才怪呢。

(北京青年报)

“感恩费”是变相索要

其实,钱到底去了哪里并不重要,我们甚至完全相信,这些钱的确是给辛辛苦苦为孩子补课的教师所用,但是,即便如此,校方的这种行为依旧值得商榷,因为它违背了自愿的原则,一来,孩子的教育是每个家长都舍得花大力气投资的,以教育为名的任何形式的捐款赞助,都能够“击中”家长脆弱的心;二来,除去睡觉,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都托付给老师,一旦学校有什么类似捐款的倡议,没有哪个家长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因此,在这种重量级并不相符的比较中,家长一方明显处于劣势,对校方的要求无不唯唯诺诺。所以,就算是有一些家长发起“感恩捐助”倡议,但是,更多的家长更可能是被裹挟其中——根据资料显示,天全二中主要集中了全县各乡镇的学生,父母多为农民,或在外务工者的留守孩子,可以想见,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也很难想象他们可以动辄拿出上千元给学校捐款,唯一的目的,只能是为了孩子不被大家看不起。这样的“自愿捐款”,这样的“感恩费”,怎能收的心安理得?

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杜绝类似事情再度发生,毕竟,在一个社会里,无论如何教育也不能丧失底线,因为它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影响的是我们的下一代的价值观。

(北京晨报)

家委会的“江湖”

“各年级家长被动员捐1200元至1500元的‘感恩费’,家长委员会成员用点钞机验钞,老师也在现场”——网络流传的视频中的场景,几乎自带“猫腻”和“潜规则”的弹幕。但之所以还有校方洗白的空间,恰恰在于家委会这层遮羞布,恰恰在于家委会可以以代表的身份,对事件的性质进行转换。

这件事,可以和几周前上海一小学家委会选举成家长“秀场”的新闻互相参看。在那个新闻事件里,为了竞选家委会,海归高管、名校博士纷纷出场,“有资源”、“时间自由”、“砸停股票”等各种技能杀器纷纷被祭出。如果说,天全二中的“感恩费”事件,回答了家委会能为学校做什么;那么上海这场家委会竞选秀,则从侧面透露了,学校能为家委会做什么。

这二者的答案叠拼在一起,可以看到家委会在实际语境中的生态。2012年,教育部曾下发意见,推动中小学和幼儿园成立家长委员会。大体意思,是要建立一个意见表达、交流沟通机制,改变教育尤其是公立教育老师说、家长听的单向机制,构建一个带回声性质的决策系统。但在实际操作中,家委会很容易和校方间形成单独的资源交换,一方面给后者的独断披上了民意的合理性,一方面要求后者回报以特殊的教育关注。天全二中的“感恩费”,只是这种交换中比较有能见度的一个例子。

(光明网)

2017-11-24 2 2 燕赵都市报 c35278.html 1 “家委会” 岂能变成学校乱收费帮手 /enpproperty-->